字体分类有哪几种?
中国汉字分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据考证,至今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是3300年前的“殷墟甲骨文”。
篆书,是最早的汉字字体,又分大篆和小篆。习惯上,我们把先秦使用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等等,通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六国文字,推行“书同文”,对汉字进行归纳、整理的,创立了官用标准文字——小篆。
到了汉代,书写之风为之一变,隶书成为官方通用体字。隶书变小篆的“盘曲”为方直,更便于人们辨识、书写和交流。
汉代,是汉字史上空前发展时代。汉代后期,草书、行书、楷书三种字体陆续产生,并得以发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草书、行书、楷书三种字体已日臻完备,发展成熟。至此,汉字字体便固定了下来,不再变化。并且,楷书逐步取代了隶书,成为官方通用字体,并延续至今一直在使用。
需要指出,这里所谈的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字体,是从文字学角度来划分的。它们和书法所说的“某某体”,并不是一个概念。书法上所称的“体”,往往指某类书法风格,例如同是写楷书字体,就有“颜体”“欧体”“赵体”等风格之不同。
另外,现代人学习书法,往往从楷书字体入手,有一种比喻: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这可能使一些人认为,行书和草书字体是从楷书产生而来。其实这是误解,草、行、楷三种字体,楷书成熟的最晚。这的确非常有趣,和有些人想象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