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人爆满的原因在哪里?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普遍存在着拥挤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当中更为显著,但是很多基层医院的空空荡荡,病源严重不足。两极分化现象是非常明显的。
这就说明中国目前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面存在着两个很严重的问题。
第1个问题就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且高度集中。
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大型三甲医院的诊疗水平,实际上和世界顶级水平差异已经非常小了。而且还有很多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医生的门诊量和手术量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医生,所以从经验和熟练度角度来看,在内科的诊疗准确率和外科的手术完成水准上面可能比西方的医院更好一些。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大医院的水准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的医疗水准。很多中小城市的医院水准要比这些医院差很多。这种落差不是一两天导致的,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民众在当地无法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大城市就医。
而优质医疗资源有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根据复旦大学编制的全国百强医院排行榜。中国将近一半的百强医院集中在北上广三个城市。百强医院分布城市不超过20个。很多省会城市未有一所医院入围,可见优质医疗资源的集中情况是非常惊人的。在这种情况下,民众不得不像大城市和这种大医院集中。但是这些医院的承受能力当然是有限的,于是自然就导致极为拥挤的诊疗环境。
当然这个时候会有人提出疑问。那就是很多大医院现在越来越大,不停的建设新院区。比如号称亚洲乃至世界第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在的开放总床位已经超过了1万张。按照三甲医院评定的最低标准500张来计算,一家郑大一附院实际上就相当于20家小型三甲医院的规模了。但是去就医的人,依然抱怨非常拥挤。这又是为什么呢?
归根到底,拥挤的背后反映的还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这里面具体的原因又非常多。民众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但是优质医疗资源本身的成长速度并没有能够赶上前者。最后的结果就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强。对于郑大一附院来说,还有两个比较具体的个体化原因。第一是郑大一附院崛起以后,把原本流到外省的病人争取了回来。这些人在河南当时没有优质医院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前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就医。第2个原因是郑大一附院在郑州当地遥遥领先,从而对病人产生了虹吸效应,这自然导致郑大一附院的门诊量越来越大。
第2个问题就是存在着医疗资源整体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的医疗资源闲置浪费现象。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很显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的。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非常少。其实际作用主要在于给民众开一些常用的慢性病专用药。说到底也就承担了一个药房的职能。至于诊疗职能是几乎不存在的。虽然形式上也配备一些病床,但是床位一般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基层医院的病床常年闲置。
但总体上看,中国的医疗资源整体是偏紧张的。这一点可以和美国的对比得出。中国的医生数量是美国医生数量的1.5倍,但是中国的人口数是美国的4倍多。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均医生占有数很显然远低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在整体偏紧张的情况下,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自然就更加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
分级诊疗是前些年开始提出来的概念,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能够真正推行下去,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个利益机制问题。在目前公立医院普遍采用市场化机制运作的前提之下,指望这些医院主动放弃自身利益,恐怕是非常不现实的。
毫无疑问,目前的诊疗体制确实存在着严重缺陷。改革起来很有难度,谁也没有办法拿出一个完美无缺的方案出来。但这不是不改革的理由。具体怎么改,怎么做,恐怕也很难直接从国外的医疗体制中照抄照搬。在没有真正实现有效的改革以前,这种情况恐怕得长期持续下去。每个人都不得不忍受因为这样一种体制问题而导致的各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