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妙玉判曲“风尘肮脏“如何理解?
贾宝玉神游太虚仙境的时候,曾经看过妙玉的判词。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又有曲子: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贾家因为贾元春要省亲采买小尼姑,觉得妙玉不错,曾经有过这样的对话。
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我们此时看来只觉得妙玉是个挺骄傲的小姑娘/小尼姑。
然而后来邢岫烟也进了贾府,和贾宝玉却是这样说的。
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 邢岫烟说妙玉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投到贾府来的。
一个是下帖子请的,是尊客。一个是投奔,是落魄求收留。哪个是真的呢?
细细想来,妙玉进贾府也是很奇怪的。
林之孝家的是这样介绍她的: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先说妙玉的身世好,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
又说她出家的原因,因为身体不好,老是生病。这是个大家闺秀带发出家非常合理又不出格的理由。
再说妙玉父母都不在了。古人讲究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自然要在留在父母身边。断不好把妙玉请到府里拘着。
而妙玉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这是说明妙玉的主业做得好,给贾府请她提供了最重要的砝码。否则贾府里请一个大家闺秀坐镇尼姑庵显然不合适。通文墨经文熟,来了显然就是尼姑庵的主持,不用受人管理指使。
最后,这么好的尼姑,怎么就没有别家请呢?而且滞留在长安呢?因为妙玉师父的遗言。
林之孝的一通话说下来,妙玉的身世自然说得清楚,但是就因为太清楚了,倒像是说客。
此时再看邢岫烟的话,大概就明白了。 妙玉进贾府,恐怕不是偶然。显然是有人为她包装筹划的——大概率不是妙玉本人,她没有这个情商。
也许是因为她的性格太孤高,不愿意应酬王孙公子,导致得罪了人,有些容不下她。因此她师父临终托人照顾她,随后进了贾府。
想也是,一个孤身的美貌女子,无人扶持,在那个时代,又如何在寻常庵里安身立命呢?
因为在贾府,大家都很尊重她,妙玉的日子过得很是安稳。 大家想要她庵里的红梅,还要宝玉去小心求取。主要是亏在荣国府,要是在宁国府,可能也没有那么好的安稳日子。
但是后来贾府败落,贾家诸人自保都很难,显然不但不能供养妙玉,自然也不能护她周全。
妙玉出了贾府,就未必再能得到这样一个可以遮蔽风雨又尊重和气的人家。她孤身女子,又没有自己的产业,师父既然已经故去,就不得不放下清高,自己亲身出来应酬。别人要是给个脸色,又或者调笑两句。她又没有权势依靠,自然该忍的也得忍下来。
所以说她风尘肮脏违心愿,又说王孙公子不必叹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