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思维》:右脑思维的3大推动力,6大进阶能力
本文字数5508,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全新思维》。
本书作者,丹尼尔·平克,是著名的未来学家,全球著名媒体CNN、CNBC、ABC、NPR的商业趋势分析专家。他被称为21世纪商业思潮的拓荒者。
作者指出,我们已经从左脑时代转向了右脑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不再是力量。工具就是我们人类肢体的延伸,随着我们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肢体的功能就被逐步地外包出去了。比如说汽车是我们腿的延伸,手机是我们感官的延伸。
人工智能就是逐步在代替我们的左脑,计算机比我们有更强的计算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而我们只有,善于想象、善于创造、善于图象化思维的右脑了,于是右脑的开发过程就变成了未来一个人真正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就是作者所说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即三感三力。
01、右脑思维的3大推动力
德鲁克写道:知识工作者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取得报酬的人,而非出卖体力或手工劳动的人”。把这类人同其他劳动力区别开来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将理论和分析性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换言之,他们擅长的是左脑思维。
而现在的左脑思维已经满足不了21世纪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左右脑的结合。书中作者给我们列出了,推动我们转向右脑思维的三个原因。
1、物质财富的极大充裕
物质让生活更加美好,却未必让我们更加快乐。当代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对完美的无限追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走过了物质短缺的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比如,商场的衣服种类、超市的物品种类等等,越来越丰富,洗发水多少种,牙刷有多少种,吃的层出不穷,只要有钱就不怕买不到东西。
以前我们买东西追求的是实用性,手表就是用来看时间的。而现在,不但要好用,还得好看,还得进口,人们已经从追求实用性转到了追求美观、追求品质、追求款式,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但越来越多的东西不是追求实用性的。
比如说蜡烛,按理说现在谁还用蜡烛?但是蜡烛企业每年的销售额依然非常高,在美国,蜡烛企业的年销售额达24亿美元。
换句话说,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如果你只能提供具有基础功能性的东西,没有办法用你的右脑给这个东西赋予更多的价值感,那可能你的商品就会举步维艰。
2、亚洲的崛起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随着亚洲的崛起,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来自印度的年轻人会逐渐抢了他们国家的年轻人的工作。
就好像以前我们中国人肯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就把他们那里需要动手的活给抢过来了,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干他们那些不愿意干的活,使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对欧洲和北美的知识工作者来说,他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周边的人,而是亚洲的这些年轻人。近年来,带来最多争论或引起最大恐慌的莫过于外包业务,因为现在的通讯成本几乎为零。
比方说美国的一个电脑程序员的年薪通常会达到七万美元以上,但同样的工作,印度一个年轻人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甚至做的更好,但他的薪水只有这个美国程序员的1/25,给他300美元,他就能把活给干了。于是,这些美国的企业当然是愿意把这个工作外包出去了。
通用电气印度分公司CEO在接受伦敦《金融时报》采访时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任何英语国家的工作都可以在印度完成,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
不仅仅局限于程序员,也不仅仅是印度,全世界都是这样,大量的知识型业务都在被外包。
比如,摩托罗拉、英特尔都在俄罗斯设立软件公司,匈牙利建筑师正在为加尼福尼亚设计公司画设计图,菲律宾的会计正在为欧洲的咨询公司做审计,我们中国大量的设计师正在给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做设计。同样的工作其他国家只要1/10的价格,这样的事情当然会被外包出去。
所以说,我们还只是注重做左脑的工作,那我们的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不只是自己的国家,而是另外一个国家的比你更勤奋、要价更低的人。
3、人工智能
20世纪已经证明,机器可以代替人力。而21世纪,新技术正在向人们证明,它们可以取代人类的左脑。任何的需要记忆的逻辑性工作,电脑都比我们做得更好。
比如,程序员、医生、律师,这都是高端职业,这些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使用逻辑能力。
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都需要遵循一系列决策式的判断,各个指标是高还是低,然后再对结果进行推理,这些其实都是电脑擅长的,所以现在大量的医疗软件开始出现了,用不了多久人们用软件就能给自己诊断病情。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三种力量让左脑的思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一个是物质的充裕,一个是全球化的知识外包,还有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三种力量把我们从信息时代推向了概念时代,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右脑思考。
作者指出要想在概念时代生存,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弄清楚自己的谋生手段,并回答三个问题:
a、完成同一件工作,外包人员是不是比我的成本低?
b、电脑是不是比我更迅速?在未来你的工作电脑是不是会比你做得更好更快,你是不是在和电脑抢工作。
c、在物质财富极大充裕的时代,我提供的服务是不是人们所需要的?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用户在享受服务的时候,能不能激起一个场景想象。
如果我们同时满足了这些条件,那我们的竞争力就会很强大,我们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02、6大全新思维能力
随着概念时代的到来,我们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很简单,在这个深受亚洲外包风潮影响、物质财富极大充裕且高度自动化的世界里,左脑思维依然必要,但已不足以应对当代所需。
我们必须开发右脑思维,培养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从事外包人员不能以低成本完成的、电脑不能快速实现的,或者能够满足新时代审美、情感及精神需求的工作。
也就是说,在全新思维时代,我们必须具备6大能力,即6大高概念、高感性能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作者称之为三感三力。
1、设计感
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在设计界内广为流传。戈登·麦肯齐,贺曼贺卡公司资深创意大师,麦肯齐一直热心于公益,经常在各个学校演讲。每次演讲之前,他都会首先介绍自己是一名艺术家,随后环顾教室一周,浏览墙上的艺术作品,然后大声提问那是谁的杰作。
麦肯齐会问:“在座的有多少人是艺术家?请举一下手好吗?”学生们的反应总是千篇一律。在幼儿园和一年级,基本上大家都会举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艺术家。
二年级,3/4的学生会举手,但是没有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孩子那么急切;三年级,只有几个孩子举手;到了六年级,一个举手的都没有。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正在扼杀一个人天生的设计感。
设计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标准,去不断地追求新颖和美感,设计感是人类的基本天性。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都是被设计过的,人们不会为了物品买单,只会为设计买单。
比如,手里的书、身上的衣服,我们用的手机等等。就拿手机来说,每当有新手机上市我们都想换个新的,即使你的苹果7还好好的,但是8出来的时候,我们还是想迫不及待地想换个新的。
我们不是为了它的功能而买单,苹果手机所有的功能,平时我们用到的连1/20都不到,其实就是为了新颖、为了漂亮,它是新的。更确切点说,一个商品能提升的价值空间就是设计感。
伦敦商学院的研究就表明,每增加1%的设计投入,公司的销量和利润就会平均增加4%。
比如,汽车行业,汽车公司也在逐渐改变策略,开始更加注重设计。宝马的设计总监就说,我们生产的不是汽车,而是移动的艺术品。再比如,福特公司副总裁说:现在福特汽车马力早已让位给了风格,用户就是在为设计买单。
就连美国政府部门也在追求设计,2004年的时候,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了使用多年的12号等宽字体,换了一种14号新罗马字体。因为新字体看起来更显得工整美观。
所以审美是一种重要能力,所谓审美就是靠直觉提取优化信息的能力,人的这种能力是机器取代不了的,在未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一定不是更便宜、更好用的,一定是更美的。
那如何锻炼设计感呢?作者指出多看,把你的设计创意记下来,买一个小笔记本,以便随身携带,看到不错的设计就把它记录下来,看到有缺陷的设计也把它记录下来。
比如:“我车上的警示灯开关和排挡的距离太近了,以致我把车停在公园的时候经常会把警示灯打开。”
不久以后,就会对各种图案、室内设计和周围的环境更加敏感,同时也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设计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此外,还要记录一些生活经历。
比如买一杯咖啡、乘飞机旅行或者去急诊室。如果你不喜欢做笔记,可以随身携带一部小型数码相机或带摄像头的手机,拍下你看到的各种好的或不好的设计。
多去参观一些创意博物馆,多看一些设计杂志,多观察生活,慢慢地你的设计感就会被培养出来。美,是需要不断地接近和陶冶的。
2、娱乐感
娱乐不是说会玩、讲一个笑话,而是要把娱乐融入到生活中、工作中,它是一种幽默和快乐。如果不懂幽默,那我们的人际关系可能就不是特别好,如果我们的服务里没有娱乐感,那我们的用户可能就不会买账,好玩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了。
如果我们天生比较严肃该怎么办呢?其实严肃只是因为你习惯了用左脑思维,左脑会控制你的逻辑,让你遇到任何事都直线性的思考,但是幽默,恰恰把这种直线性的思考突然打断,突然拐了一个弯,这就需要用右脑去思考。
比如,印度有一个组织,里面的成员每天早上练习大笑,就是没有任何理由,先笑一会儿再说。笑完之后,他说一整天都心情很好,而且精力充沛。
所以这个笑的作用和瑜珈、冥想有一样的效果,就是把脑袋放空,让大脑减轻压力。说这些只是希望能把娱乐感重视起来,别再把它当作工作之外的消遣,而是要把它融入生活,把它当作让工作做得更好的必需品。
3、意义感
对应的“马斯洛需求定理”的最高层,自我实现。就是你做的事被不被别人需要,有没有价值,你能不能把你做的事和一个伟大的东西联系到一块?
在未来,意义感会变得更为重要,所有有才能的人都会追求自我实现,要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意义是自己定义出来的。那怎么才能找到意义感呢?就是学会把自己做的事嫁接到一个很伟大的目标上。
比如,分享书籍文章。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我可能会为大家带去知识,可以帮大家快速地学习,节省大家的时间。这么一想,我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了。所以,意义是你给自己找的,需要你自己赋予。
4、故事力
故事就是把信息置于一个场景中,让信息具有一种情感冲击力。故事要比枯燥的演示文稿更令人印象深刻,也更有意义。故事力也是一种高感性能力,因为故事总是十分吸引人。
比如,约翰·亨利已不在人世,而盖里·卡斯帕罗夫也被电脑击败了。正如福斯特所说:“王后死后,国王也去世了。”而故事却是:“王后死后,国王也心碎而亡了。”这就是一个故事,它里面就加了一个简单的心碎,心碎呢,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故事呢,就是加入很多的这种情绪状态才可以吸引人。
那怎么练成讲故事的本领呢?作者给出的方法就是写迷你小说,经常练习写一个100字左右的超短小说。
比如,老李家有五个孩子,他排行老三,16岁的时候,老李离开家周游全国,最后在北京定居下来,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
但是生活并不顺利,他们总是入不敷出,孩子也总是让他们操碎了心。有时候老李真想不顾一切地离开,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他的妻子只有一年的时间了。
就是这样的小故事,短短100个字,有人物、有关系、有铺垫、有转折,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编故事。
5、交响力
指系统的思维,能把看似无法匹配的因素组合起来的能力,它也是右脑的思考特点,统观大局,而不纠缠细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成为一个跨领域的人才,真正的创新全都是跨领域出现的。
比如,一个互联网公司成了最大的汽车服务公司;一个做电池的,成了汽车公司;一个做游戏的,成了电影公司。各种各样的跨界正在发生,所以如果还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去开拓视野,那可能就危险了。
那怎么练习这种跨界思维呢?作者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比喻。以前我们总是把比喻当作理解事物的一种修饰,现在可要把它提升到一个高度了。
人类的思维过程基本上都是比喻式的,如果你要了解一个新事物,第一个想法一定是做比喻,把它转化成一个你熟悉的东西。练习比喻,也可以用一个比喻记事本,把想到的、听到的比喻都记下来。
6、共情力
和别人产生共鸣。以前我们都是提倡要理性思考,客观的不带情绪地分析问题,所有的书都在教我们要理性思考。而现在如果只会分析,那机器是不错的选择,而我们人的情感是机器永远没有办法替代的。
比如,男朋友(女朋友)在公司遇到了问题,被上司批评了,很不开心。开始跟你抱怨她遇到的什么什么样的麻烦。这个时候可能会分析是怎么回事,哪里做的不对了等等。其实这个时候并不是向我们寻求帮助,就是想表达情绪,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说任何对策,那就是左脑思维。
右脑思维就是体会她的情绪,然后引导。他不开心,我们也不开心,注意听他说,然后等他说完,然后我们再说一点开心的事,把话题引到好玩的事情上。
因此,我们要去体会别人的情绪,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去感知别人,和对方达到一个情绪和思想频率,这个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它可能比理智思考还要重要。
最后的话:
我们所需要的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这6大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能力,是人人都具备的本能,只要加以训练就会激发出来。
我们面临的风险是,当今世界运作节奏过快。电脑和网络日益发达,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中国和印度逐渐发展为强大的经济体,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也在不断增长。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能获得最大回报的将是那些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人。率先开发全新思维、掌握了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的人将脱颖而出。而那些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或故步自封的人将被淘汰,甚至会遭受重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