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矮行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小行星、矮行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体积和质量不同矮行星,是指质量,体积等各方面都仅次于行星的行星,但是质量要大于小行星。太阳系中的“冥王星”之所以被科学家除名,是因为“冥王星”是属于矮行星的行列当中的。一般的,矮行星都在于小行星带或者一个星系的外围。因为在这些地方,行星运动活跃,极其容易互相碰撞。
小行星,指的就是比矮行星质量要小的行星,即使是一颗或大或小的陨石,都属于小行星。这种小行星往往会对其他星体带来沉重的打击的。比如月球上面的坑坑洼洼,大多数都来自小行星的撞击。小行星是行星家族中最多的,据科学家推测,小行星足足占据着行星家族的90%甚至上。直到2018年,科学家在太阳系中已经发现了约127万颗小行星,而且只有少数的小行星直径只超过100km。可见小行星对比其他天体来说是要小得多的。
基本特征不同矮行星它们的特点是外幔和表面由冰冻的水和气体元素组成的一些低熔点的化合物组成,有的其中混杂着的一些由重元素化合物组成的岩石质的矿物质,厚度占星体半径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所占星体相对质量却不大,内部可能有一个岩石质占主要物质组成部分的核心,占星体质量的绝大部分,星体体积和总质量不大,平均密度较小,一些大行星的卫星也具有这种类似冰矮星的结构,像木卫二、三、四,土卫一、六等。对于行星级的冰矮星来讲,最大的是冥王星,直径2370±20公里,最小的卡戎,直径约800公里左右。像谷神星这样的距太阳较近的行星,表面的冰物质主要是水,而冥王星和卡戎的表面冰物质主要是水和熔点更低的甲烷、氮、一氧化碳等物质。过去曾将这些矮行星算作小行星中的一类,直到2006年才将它们从一般小行星中分离出来,划作单独的一类,称为矮行星,并把冥王星和冥卫一归入其中。
小行星其中 92.8%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岩石),5.7%是铁和镍,剩余部分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石陨石,占陨星总量的93.3%;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陨铁,占陨星总量的5.4%;成分是岩石与铁镍合金的混合的陨星被称为石铁陨石,占陨星总量的1.3%。因为陨石与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较难辨别。根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大概可能会有50万。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只有1000 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一般大小。
参考资料:科普中国——小行星;科普中国——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