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莱坞大片在中国越来越“不卖座”了呢?
美国大片风光不再,美国比我们还敏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近发表了文章,标题就是 “如果中国不再需要好莱坞了?这对美国电影业可不是个好消息。”
这就是因为2020年,中国超越了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面对如此丰盛的一顿大餐,好莱坞的资本家们,却没有分到一份硬菜。
2002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榜,凭借《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积攒下来的人气,克里斯托夫·诺兰导演的《信条》只勉强排名第九位。当年横扫中国电影市场的美国大片,沦落到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像《喋血战士》和《神奇女侠1984》这样的电影,不但票房惨淡,从植物学角度分析,只能用不三不四来形容。
当然,还有那部专门割中国人韭菜的《花木兰》,特意请了一堆华裔明星主演。可惜,资本家把中国乐府诗词改编成了西方魔幻烂片,中国观众的智商又被集体侮辱了一遍。只能说这是美国大片又一次作死的操作。
票房惨淡,当然排片率就会很低。因此,不是感觉没有大片了,而是大片已经成了国产电影的背景板。
好莱坞大片两大永恒主题,炫耀技术,输出文化。全世界99.9%的地区,或是对于他们技术的臣服,或是对于其文化的跪拜。当然,这里面就包括多年前的我们。
下面是一份1996年电影中国大陆电影票房榜的榜单,除了第一位成龙的《简单任务》,第八位的《孔繁森》很可能是包场得到的票房。前十中,好莱坞大片就占据了八部。可见,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已经成为了好莱坞的提款机。
资本家们就这样在中国电影市场躺赚了10多年,他们吃着火锅还唱着歌,日子过得实在滋润。只是他们万没想到,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和民族的自信相继回归。越来越多的观众,看腻了他们的特效,也再不拿那些拯救世界的好莱坞英雄,当棵好白菜了。
而一批说中国事的好电影,也恰逢其时地出现在了观众面前。于是,干柴遇见烈火,想不火爆都不可能了。当我们的影片技术上已经接近好莱坞的时候,哪里还有这些美国大片的生存之地呢?
《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塑造中国英雄,《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家乡》,《你好李焕英》讲述中国故事。这些影片都有着满满的正能量,显示出满满的自信心。
如果让我放弃这些国产片,拿着50块钱去看美国大片,那我需要一个天大的理由。
败走中国大陆,好莱坞一时还不至于憋屈死。只是希望他们能再生产出像《肖申克的救赎》这样,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好电影。另外,他们还需要都坐好,手背后,等着中国电影的文化反输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