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是美国电影向世界扩张的兴盛时期。外国影
片在美国电影院完全失势,而在世界各地,美国影片则独占优势。派拉蒙、劳乌、福克斯、米高梅、环球等大的制片公司决定着影片的生产乃至全世界影片的 发行和上映。
格里菲斯的没落使得金融资本家不再重视导演,而转为重视电影明星。
明星们
开始成为制片公司的工具或商标。影片的主人变为制片人,他们利用解除合同这种 暗中操作的伎俩,窃取了导演过去所拥有的大部分实权。他们最关注的是如何多赚 钱,最终确立了票房收入的原则。
明星制度成为好莱坞进军世界的武器。这种制度引发了鲁道夫•范伦铁诺、
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等一大批偶像的诞生。
为了消减由于明星效应带 来的一些诸如清教徒对明星的攻击事件等负面影响,资本家们组建了一个名叫美国 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的机构。在这个协会的领导下,电影变成了颂扬美国生活方式
的工具。这最直接地体现在了好莱坞的明星们身上。道格拉斯•范朋克曾滑稽地扮 演过一个强壮、天真、乐观,为女人所喜爱的美国英雄,到了后来却在《佐罗的标 记》、法国的《三个火枪手》等影片中变成一个大力士、一个无所畏惧且无可指责
的骑士。
明星效应使得导演开始成为明星的附属,电影先驱们日益没落。格里菲斯 也在走下坡路。标志着格里菲斯进人极致的作品是《一个国家的诞生》。而格里菲 斯之后的《阿美利加》、《马戏团女郎》等影片都显示出这位伟大导演走向了英雄
末路。他被列入了制片厂黑名单,这意味着他再也没有机会导演一部影片。
好莱坞 的拜金主义毁灭了它的创始人。对比格里菲斯,西席•地密尔的崛起耐人寻味。他 的庸俗、浮夸的作风成了此后好莱坞影片的鲜明特征。他拍了《男性和女性》、
《伏尔加的船夫》、《十诫》等影片,只要影片能赚钱,他什么都会拍摄。地密尔 是当时最能卖座的商业性影片的导演之一。
好莱坞的崛起使它的电影题材也开始国际化。在国际化中,本土题材的电影日
益减少,除了喜剧学派。在无声电影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在世界上一直是独一无 二的,这与卓别林的天才创作不无关系。《寻子遇仙记》是卓别林的第一部长片。 这部影片之后,卓别林又拍摄了《有闲阶级》、《发工资的日子》和《朝圣者》三
部短片。
不久,卓别林以夏尔洛的身份出现在《淘金记》中。这是一部具有隐喻意 义的经典电影,是卓别林在无声电影时代的众多杰作中最完美的一部。《淘金记》 后三年拍成的《马戏团》除了表达滑稽、悲哀和伤感之外,又表现出了苦涩这个全
新的味道,而这种苦涩此后成了卓别林永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