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如何诞生的?
共享单车的前世今生:第一辆1965年诞生于阿姆斯特丹
1965年,第一辆“共享”概念自行车诞生于阿姆斯特丹
1995年,第一批“系统化”公共自行车出现在哥本哈根
2007年,第一家真正意义商业化共享单车公司问世巴黎
从创意到诞生第一代“小白车”诞生于50年前
共享单车起初都是以“公共自行车”的概念存在的。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现了无押金、无租金、无固定还车点的全球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这些白色涂料粉刷一新且具有统一标识的“小白车“很多被偷走或被破坏,导致这一计划没有几天就夭折了。
1995年,丹麦哥本哈根推出“改良版”的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了保证监管,这次设置了固定停车点,而且引入了押金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开始采用计算机、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由此诞生了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但直到2007年,首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化的共享单车公司“velib”才在巴黎诞生。
中国迟发先至
而在起步稍晚的中国,从政府运营的公共自行车到随处可见的互联网共享单车,中国的公共自行车不论从技术上、使用规模、使用周转率、人性化部件设计等方面都甩了巴黎、丹麦等欧洲公共自行车发起国几条街。没有固定停车点、没有固定使用时间、随用随取的共享单车,完全颠覆了公共自行车的概念。
共享单车异军突起
ofo小黄车是一个无桩共享单车出行平台,缔造了“无桩单车共享”模式,致力于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用户只需在微信公众号或App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或直接输入对应车牌号,即可获得解锁密码,解锁骑行,随取随用,随时随地 。
戴威,ofo创始人兼CEO,青年创业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4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ofo,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2015年6月启动以来,ofo小黄车已连接了650万辆共享单车,累计向全球150座城市、超过1亿用户提供了超过10亿次的出行服务。
国内共享单车迅速发展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报告指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
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
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共享单车市场中OFO和摩拜两家企业优势比较明显,其中,OFO单车投放量最多,达到80万台,市场占有率51.2%;摩拜单车60万台,市场占有率40.1%。
报告还显示,共享单车更受年轻男性欢迎。中国共享单车用户中男性占比54.2%,女性占比45.8%。用户年龄分布中,25岁—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使用频率中,每周使用3次—4次的用户最多。
行业现状:有的出海,有的上市,有的被洗牌
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共享单车用户已规模达到1.06亿。
这样的用户规模固然不小,但共享单车行业玩家们的境遇却各有不同。
作为中国共享单车领头羊,摩拜单车、ofo在国内市场逐步站稳脚跟的前提下,正积极准备出海。据媒体报道,两家公司都制定了年底进军20个国家200座城市的目标。目前,ofo已经进军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七座海外城市;摩拜则已进军意大利、英国、日本、新加坡四座海外城市。
除了上述两者外,第二梯队的小蓝、优拜、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白单车等也在筹划出海。
另一方面,一家不那么显眼,共享单车投放量仅有5万辆的企业悄然成为“共享单车第一股”。8月7日,永安行(603776.SH)在上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根据公告显示,永安行本次发行计划筹资6.44亿元,共发行2400万股,占总股本25%,发行价格为每股26.85元。
A股的上市条件中,要求企业连续三年盈利超过3000万人民币,在行业巨头尚在亏损的现在,永安行却意外地满足了这一条件。财报显示,永安行2016年的总营收为7亿元,近三年的净利润从6000万增长到了1.16亿元,增长率超过30%。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严格说起来,永安行还不算是一个共享单车企业(其收入更多来自公共自行车,即传统的有桩单车),其相对成功的盈利模式,也无法为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所参考。
然而,当第一、二梯队玩家忙着环游世界或走进资本市场,市场淘汰也未曾停歇。算上这次“人去楼空”的町町单车,目前已有三家共享单车企业遭遇洗牌,前后不过50天。
不管是带着责任感,创业失败后仍退还了用户押金的前两名,还是涉嫌带着押金跑路的第三名,都反映出一个现实——在这个尚无盈利能力的行业,没有“抱到大腿”、融资不畅或许是“小玩家”们共同的噩梦。
有人说共享单车就像是一阵风,迅速地刮来,如今又将迅速地吹过。据央视财经8月1日报道,今年五六月份至今,不少自行车生产厂商接到的共享单车订单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更有些订单被突然暂停。
此外,新出台的国家共享单车管理办法,也意味着默许发展的政策红利期正在成为过去时。8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从实施鼓励发展政策、规范运营服务行为、保障用户资金和网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确定共享单车定位、规范自行车停放及管理、用户注册使用实行实名制、鼓励免押金方式提供服务、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等具体措施。
政策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8月3日,《新快报》从广州市交委获悉,目前全市共享单车投放数量超过80万辆,投放量过剩。因此,广州市有关部门要求各平台企业不得再新增投放,并敦促企业要健全投放车辆的巡查运维服务制度体系及管理团队。
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被不少人寄予厚望,一方面为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名片。但市场并不宽容,如何应对残酷的下半场,就要看企业们各自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