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怀疑王冬龄乱书的东西他自己都不认识。在不看原作的情况下他能画一幅同样的吗?
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写出完全一样的两幅作品,用这个问题来质疑王冬龄的书法作品其实毫无意义,反而更彰显了他的“艺术创作”的初衷。对于王冬龄的书法创作,特别是后来他所鼓吹和宣扬的“现代书法”风格的作品,说实话我是看不惯的,相信很多人也是看不惯的。
那么既然有这么多人的质疑,为何他还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在发展呢?我相信一件事物能够长期纯在,就说明它是有一定道理的。客观说,这里面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从小接受的传统书法的教育,让我们与这种“现代书法”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格格不入;第二,可能是王冬龄先生接受的各种现代美术理论太高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我等平民百姓看不懂的,王冬龄先生是曲高和寡。
对于王冬龄的“乱书”还真的不太好说,毕竟没有现场看到过他的作品,从电脑上的小图片看的效果和现场看到真实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估计,现场看到之后应该会更加“震撼”和“刺激”了。
可是反过来说,我们传统的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要靠“刺激”和“震撼”来吸引人的眼球了。书法创作的三要素:内容、文字、形式,对于“现代书法”的创作者来说,内容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他们的作品中,乱七八糟的线条,而看不懂到底写的是什么,恰恰说明了“现代书法”的特征了。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似乎可以放弃一切了。
作为一个美院的书法老师,王冬龄先生其实还是很有传统书法根底的,这些“乱书”虽然杂乱无章,但这些墨迹线条看起来还是很有质感的,只不过作为一个老百姓,我实在是看不懂而已。据说王冬龄虽然热衷“现代书法”,但是作为每天的日课,对传统书法的临帖始终没有落下。
因此我更加愿意从好的一方面来揣度王冬龄先生,确实是在进行“现代书法”的探索。而这种“现代书法”到底如何呢?不如交给历史去检验,也许五十年、一百年之后能真的自立门派,成为“现代书法”的开山鼻祖,也许只是桌上的一层浮灰,被时间擦拭后再难见其踪影。
但不管现今再多的跳梁小丑如何表演,作为中国书法的灵魂的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他们所代表的传统书法始终会被我们这些老百姓心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