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农兵大学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高考制度成为政治话题,一些人蛊惑“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高考是为资产阶级造就接班人,要“砸烂旧的统一招生制度”。1966年高考在即,国家的高考试题、考生的高考报名等都基本就绪。最值得同情的是:1966届高三毕业班的同学们,他们十二年寒窗,参加全国高考的备考等工作也都准备就绪,7月中旬就要参加全国高考。
但是,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然后就是文化大革命,许多适龄学生成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52年以来实行的全国普通高考招生考试办法,于1966年至1969年被暂停了达四年之久。
加上1971年没有招生,我国普通高考和大学招生共暂停了五年。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 1970年6月20日,毛主席批示:照办、中共中央批示:同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请示报告》(中发[1970]46号),招生办法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推荐保送办法。
学生条件: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识青年。人们把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大中专学生),1970年工农兵学员应运而生,其中录取在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又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1970年10月15日,国务院向各地发出电报: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学制三年和三年半。 1973年进行了“文革”中唯一的一次全国高考。1973年4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文化考查。
高等学校招生除需经过评议推荐及审查、复查外,着重增加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四科的书面文化考试,由地、市命题,县(市)主持,文化考试采取开卷形式考试。考试很正规,分笔试和面试,还有体检。考试后由于张铁生的一封信,考试成绩就作为参考,基本上按1972年的推荐制招生。
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1970年9月-1971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9万人。 1971年,没有招生,原因待查。 1972年第二届工农兵大学生,1972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3万人。 1973年第三届工农兵大学生,1973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5。
3万人。 1974年第四届工农兵大学生,1974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6。5万人。 1975年第五届工农兵大学生,1975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9万人。 1976年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21。7万人。学制三年半的1980年8月毕业,所以,工农兵大学生在校时间是1970年至1980年共十年整。
从1970年至1976年,我国共招收六届(因为1971年没有招生)工农兵学员约有2300万人,另说有2880万工农兵学员,其中工农兵大学生94万人,约占工农兵学员的三十分之一,所以:工农兵大学生只是工农兵学员的一部分! 1993年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联合下发教育部第[1993]4号文件,其中规定,“对于1970-1976年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学习期满毕业时已由学校颁发了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为大学普通班毕业。
该时期进入高等专科学校的则为专科毕业”。我国每年全国普通高考就是大学普通班招生考试,大学普通班就是大学本科。 粤职改办字(1993)13号文件《关于实行评聘分开有关问题的通知》:六、“对一九七0年~一九七六年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申报评审高级技术资格时,凡本科院校毕业的按本科对待,专科毕业的按专科对待。
“工农兵大学生”这种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于我国的1970—1976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大、中、小学基本停课。1970年,“文革” 初期的混乱场面已渐渐平息,政府决定恢复办大学。但废除了考试制度,学制从4年缩 短到2〜3年,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并确定工农兵学 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简称“上、管、改”。这些从 工农兵中选拔的大学生就被称为“工农兵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