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23)_补遂之扰
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王朝(23/35)
(作者_新浪博客及微博号:百西村头 blog.sina.com.cn/siyuanzu )
二十,补遂之扰
约在5200多年前,神农族的东迁计划早已完成了,并已成为雄霸一方的大国。与南部沿海的鹤阳族结盟也有两百年了,其中邻近神农族领地的鹤阳族部落也逐步被同化(如杭州湾南岸)。而东部沿海原来的土著夙沙族,经过“夙沙之乱”后,与神农族更加融合趋同,一些偏远的夙沙族部落,也成为归顺于神农国的地方诸侯(常州的寺墩遗址,张家港新石器时期遗址,海安青墩遗址等)。加上之前挺进江北的盟友栖霞族及神农族各部形成的众多聚落方城(如兴化市蒋庄遗址),神农国实际控制的疆域可谓空前。
不过由于当时东部沿海的气候环境相近,所以在神农国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在北方黄淮下游的补遂国也迅速崛起(大汶口早期文化)。由于其人口也在快速增长,促使补遂国不断尝试南下,企图驱逐长江之北的神农国诸部,将其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由此,江北沿海地区的土地之争日趋激烈。好在江北的神农国诸部已是久经沙场,十分骁勇善战,每当补遂国武装犯境时,当地的神农国武装必奋力拒敌,同时也会及时向大本营发出警示并请求增援。
(图20-1:由于竞争长江北岸沿海的土地,神农方国与补遂国之间战争不断。)
这时期神农国的首领为祭地族的大巫师平公,祭地族的住地位于阪泉大本营的东北方(瑶山遗址),与祭天族(汇观山遗址)及通灵族(反山遗址等)的住地均相距约十里,彼此遥相呼应。平公在位约三十年,期间多次御驾亲征,驰援常受到补遂人侵扰的江北族人。而两国交兵互有胜负,双方的边界线也常有摆动,不过神农国诸部仍坚守在江北一线,不会轻易让出这片上天赐予的沃土。
面对经常来自北方的威胁,平公与神农国精英们也达成了共识,不但要大力发展农耕与货易,以加强本国实力,同时还要想尽办法,将分布于辽阔土地上的众多部落氏族,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将来能随时组织起一支天下无敌的大军。于是三大家族中的男女巫师们纷纷被派驻各地,这些上古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地方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不但为各部落提供宗教、卜筮、医药、观星、农时、耕织、手工制作等方面的一线支持,还通过神祗故事、史诗传奇、美玉文化、简单文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传播引导,使全国各族民众得到进一步教化。
慢慢地民众领悟到了与神的沟通,能获知准确的农时,粮食丰收更有保障;驱魔煎药后,许多人的病痛得到治愈;佩戴各种玉饰后,生活愈加愉悦,也更能彰显各自的身份地位;信奉共同的神祗后,盟友也越来越多,各种困难和难题更容易得到协助解决。在潜移默化之下,各地的部族对神农国所推崇的众神无不顶礼膜拜,只要是神授的旨意,均不惜生命为之前赴后继。
(图20-2:神农族的巫者纷纷被派驻各地,大力推进了方国内各部族的教化与团结。)
平公与巫师团精英在民众教化的过程中,还特意设计出来一个抽象化的祖神女娲和大地神兽合体的图腾,并使之成为全国上下所有部族所认同的神徽。另外还对玉器形制进行改良,根据原始的龟卦图逐渐抽象设计出了玉琮、玉圭(柱形琮)、琮形玉镯,大玉璧、玉琮王等文化含义丰富的各类玉器。各种新奇的美玉不但美观实用,而且还具备了原始礼制的功能。即各王公贵族及大小诸侯部落首领,因其身份高低及职权管辖范围不同,其使用的玉器在器形、规格、材质等方面均有所区别。
(图20-3:瑶山遗址考古发现的玉琮、琮形镯、琮形玄圭、玉冠饰件、玉篦饰件、龙纹玉镯、带杆玉纺轮等上古玉礼器,许多器物上已出现了祖巫神和神兽纹等神农氏政权通用的标准神徽图形。)
经过数十年的深入教化和文化发展,神农国各族的宗教认同感达到空前,阪泉新都中三大巫师家族领地的三个大祭坛,每次举办祭祀大典时,各地部族许多虔诚的信众都会慕名前来,全国上下团结一统之势渐成。
神农国首领平公虽然没能见到神农氏大王朝开元之日,但其数十年的奠基之功,使之成为神农国上下所尊敬的英豪,并记入史诗而传诵于后世。平公之陵就位于祭地族领地的祭坛之下(瑶山M7遗址),其随身之物十分丰富,光是精美玉器就有一百多件,多是平公在位时使用佩戴之物,例如,玉冠饰、玉组佩,还有平公统管三军兵权的信物_一把大玉钺和三把大石钺,以及象征神农国政教之权的大玉琮等,玉琮上还雕刻了当时新设计的神徽图案。在神农族东迁之前,一般巫师首领多佩戴一大串小玉镯于双臂上以彰显巫者身份,而这时立公双臂所佩戴的,则是数个经过改良的、更大更厚重的琮形玉镯和玉环,玉镯上也雕刻有神兽图腾,更显首领的威严和大巫师的神秘感。
(图20-4:瑶山M7王陵遗址中各种玉器的分布图。)
此外,由于当时人们认为,祭地族的巫师在往生之后,会成为大地之下的神灵,能聆听到人间的祈祷,并会显灵护佑人间百姓。所以,祭地族的巫师权贵们随葬之物虽然丰富,但均不会使用象征天界的大玉璧。相反,祭天族和通灵族则会普遍使用玉璧、石璧,以示通天或飞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