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校史

2022-08-30综合696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校史

  1952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毛泽东 批准创办军事工程学院,任命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陈赓 为院长。政务院、中央军委将学院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

  1952年6月23日,毛泽东 签署命令,决定军事工程学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和志愿军第三兵团的部分干部为基础筹建。

  1952年7月8日,以奥列霍夫空军中将 为首的苏联专家组抵达北京。

  1952年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恭俭胡同59号开始办公。

  1952年10月6日,周恩来总理批准筹委会提出的拟从全国各高校聘请的专家教授名单。

  1952年12月1日,筹委会结束在京工作,迁往哈尔滨正式办公。

  1953年1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院党委,陈赓任书记。

  1953年4月25日,“八一”楼正式开工,陈赓院长铲了第一锹土,揭开了校园基建工程序幕。

  1953年5月13日,以奥列霍夫为首的军事工程学院顾问团第一批成员抵达学院。

  1953年8月6日,中央军委副 彭德怀 视察学院。

  1953年8月26日,毛泽东 为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学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

  1953年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在大操场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诞生。

  1953年9月1日,《工学》报创刊,毛泽东 亲笔题写报名,说,“南京军事学院的报纸叫《军学》,你们的报纸就叫《工学》吧”。

  1954年10月,陈赓调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部长和国防科委副主任,仍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政委。

  1955年9月,学院开始培养研究生,当年招收3名。

  1956年4月,总参谋部批准学院对外行文使用真实番号,停止使用“103部队”代号。

  1957年3月27日,苏联顾问团首席顾问瓦·依·奥列霍夫空军中将心脏病突发逝世。

  1957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副 、国家副 朱德元帅来院视察。

  1958年3月26日,学院第一期本科生毕业,成为我军“建军以来第一次由我们自己的学校培养出这样大批的军事技术干部”。

  1958年5月1日,周恩来总理任命谢有法为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1958年9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 视察学院。

  1959年3月,学院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改为由国防科委领导。

  1959年12月23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学院。

  1960年6月1日,炮兵工程系开始南迁武昌,与高级军械学校合并建立炮兵工程学院。

  1960年8月2日至15日,在院苏联专家全部撤离。

  1960年9月22日,工兵工程系开始迁往西安,与工程兵学校合并建立工程兵工程学院。

  1960年9月28日,学院改用9042部队番号。

  1960年11月15日,贺龙元帅视察学院。

  1960年11月,装甲兵工程系开始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

  1961年3月16日上午8时45分,陈赓院长因患心脏病在上海逝世。

  1961年7月2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刘居英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1961年8月7日,国防部长林彪视察学院。

  1961年8月,原子化学防护系分两批迁往长春,成立防化兵工程学院。

  1962年1月13日,空军工程系两专业移交给空军,在西安组建空军工程学院。

  1962年1月16日,海军工程系的5个专业移交给海军,与大连第二海军学校合并组建海军工程学院。

  1962年7月15日,学院代号由“9042部队”改为“943部队”。

  1963年6月18日,陈毅元帅视察学院。

  1966年4月1日,全院军人集体转业,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刘居英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1970年3月,国防科委调查组进驻学院,主持学院搬迁和分建工作。根据中央决定,空军工程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与哈工大有关专业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海军工程系留原址改为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导彈工程系、电子计算机系、外国留学生系和教务部、政治部、院务部、办公室、基础课部、实验工厂内迁长沙。

  1970年4月,原子工程系、空军工程系分别向重庆和西安发出第一列搬迁专列。

  1970年5月,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决定将学院营房移交沈阳军区。

  1970年6月15日,遵照中央和军委的决定,海军工程系与西北工业大学水中兵器系合并组建船舶工程学院,决定内迁湖北。卓明任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

  1970年10月10日,船舶工程学院筹建办公室成立,冯捷任主任。

  1971年2月,六机部通知规定船舶工程学院对外使用的代号为6863部。

  1971年10月,林毅任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

  1972年1月26日,六机部部长黄忠学在听取林毅汇报后提出利用原军工校舍就地办学,名称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1972年7月1日,船舶工程学院首届工农兵学员开学。

  1972年8月28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关于解决船舶工程学院校舍问题的批复》,批准了海军党委的报告,“同意拨19万平方米给船舶工程学院”。

  1974年9月,六机部确定船舶工程学院规划建设方案,包括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

  1974年12月,林毅调舰船研究院,卓明主持学院党的核心小组工作。

  1975年5月29日,卓明任院党委书记。

  1975年6月14日,省委批准成立学院领导小组(行政),卓明任组长。

  1975年8月12日,六机部(75)六机教字558号文件通知,正式定校名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1977年4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视察学院。

  1978年2月17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

  1978年2月,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党委决定开始招收研究生,当年计划招生27名。

  1978年3月,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7个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1978年10月,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单位。

  1980年2月25日,冯捷任院长。

  1980年5月,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有关人员参加我国首次洲际导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受到嘉奖。

  1981年11月25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3年1月,中央军委副 聂荣臻为学院题写院名。

  1985年4月,学院成为首批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45所高校之一。

  1987年7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召集专题会议,决定将21号楼、41号楼等8万平方米房屋划归学院。

  1987年9月5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圈阅同意,国务院办公厅84号文批准学院增加基地面积24万平方米、房产8.8万平方米。

  1988年5月25日,“声靶”组去南海参加被称为“真正具备海上威胁力”的某型核潜艇鱼雷打靶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立了一大功”。

  1989年12月,“7103救生艇”和“PL-III平台罗经”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1990年3月,41号教学楼正式移交学院。

  1991年9月,全国四级英语统考通过率学院首次名列地区高校第一、国第九,此后历年一直名列全国重点高校前茅。

  1991年12月,“水声高速目标跟踪定位和导引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学院第一次单独获得国家级成果最高奖。

  1992年9月,国家II型潜器任务下达。这是学院首次获得独立设计、承担完成潜器的任务,是学院科研工作跃上新台阶的重要里程碑。

  1993年8月31日,陈赓塑像在31号楼大厅落成。

  1993年9月1日,学院隆重集会庆祝院庆40周年,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军委副 刘华清题词祝贺。

  1993年11月,学院被国防科工委确定为重点办好并进入“211工程”的10所院校之一。

  1994年5月18日,学院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校报同时恢复军工时期原名“工学”。

  1994年6月,美国第十届数学模型竞赛成绩揭晓,我校首次派队参赛即获一等奖。

  1994年6月,由杨士莪教授主持的我国首次大规模水声深海综合考察获得圆满成功。

  1995年3月,邱长华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主持党委工作。

  1995年6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士莪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 刘华清上将来哈尔滨工程大学视察。

  1995年8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 来哈尔滨工程大学视察。

  1995年10月16日,我校“第一个真正称得上高新技术集成的大项目”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1995年11月28日,李岚清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职工住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改善青年教师住房问题上“四个一点”的作法。吴德铭校长在会上介绍经验。

  1996年1月9日至1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6年5月,根据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校决定当年开始实行“并轨”招生,所有学生入学交纳学费。

  1996年5月,充分显示我校综合技术尤其是潜器领域实力的“蓝鲸二号”首次执行捞雷任务一举成功。

  1996年8月1日至2日,哈尔滨工程大学顺利通过“211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及立项审核,正式进入国家“九五”期间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1996年8月22日,船舶总公司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协议。

  1996年12月,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课程成为首批“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之一。

  1997年1月27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国防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1997年11月17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中远海测量船综导显控台通过技术鉴定,标志着我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1997年1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条带测深仪海试成功,完成了我国海洋测绘手段的一次飞跃。

  1997年11月30日,总体功能指标和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深潜救生艇动力定位和集中控制与显示系统”通过鉴定。

  1997年12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载式鱼雷轨迹跟踪测量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12月,邱长华兼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1998年7月,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排名全国第一。

  1998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关注的“筒子楼”改造工程启动。

  1998年9月,我校作为国家指定的56所招收MBA学员的高校,首届MBA学员开学。

  1998年11月,两学科获国家首批特聘教授岗位设置权。

  1998年12月9日,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成立。

  1998年12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参与研制的“无缆水下机器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2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正式划归国防科工委。

  1999年3月,两位青年教师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首次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999年3月,“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获国家第二批特聘教授岗位设置权。

  1999年8月,廖振鹏院士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作。

  1999年9月,刘志刚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1999年9月30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与省军区房地产交接全部完成,地界划分得到最后确认。

  1999年1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轮机工程两学科获国家第三批特聘教授岗位设置权。

  1999年12月13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工行黑龙江省分行签署5亿元融资协议。

  2000年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获得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学校科研产品质量管理实现与世界接轨。

  2000年4月,哈尔滨工程大学首位特聘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技术研究所古林教授到岗。

  2000年7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水-Ⅲ型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1年7月12日,海军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选拔培养后备军官协议正式签定。

  2001年8月,国防科工委批准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十五”计划,总建设经费6.6亿元。

  2001年10月,我校成为国家首批“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27所高校之一。

  2001年12月,年科研经费到款首次过亿,哈尔滨工程大学跨入亿元级科研大校行列。

  2002年4月,“水声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三学科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2年5月2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2年7月,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2年9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2002年12月25日,国防工委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协议正式签署。

  2003年2月28日,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在京颁奖,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获二等奖。

  2003年8月,吴邦国、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或题词祝贺哈尔滨工程大学50周年校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