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文?
楼上讲的详细极了!俺就不多说了。
俺记得俺刚上初中时,考试挺好,在学校出了名,俺语文老师叫俺回答问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什么意思”,俺不知道互文,就翻译成了“将军身经百战战死沙场,而壮士归来”,俺老师问俺“你愿意当将军还是壮士”,俺无言以对,俺知道了学习互文的重要性。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中学课文中运用互文的古诗文句子是很多的,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 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这类句子又可分两类:
1、双句互文。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多句互文。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诵诗书”句,亦属此类。
三、重章互文,指写作时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在各章,阅读时把几章内容相互参照,互相补足。如《伐檀》:“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这是诗歌辞赋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理解互文句的句义?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即上下两句或一句中的两个陈述部分同时适应于两个陈述对象。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例,这句话中的两个陈述部分是“喜”和“悲”,两个陈述对象是“物”和“己”,“喜”和“悲”同时陈述“物”和“己”,即为:不以“物”和“己”而“喜”和“悲”。
此句用白话就很容易表达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悲伤。”对用一句话采用互文修辞的句子、意义的理解,同样适合上述原则,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即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登上了船。”
例如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中学课文中运用互文的古诗文句子是很多的,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 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这类句子又可分两类:
1、双句互文。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多句互文。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诵诗书”句,亦属此类。
三、重章互文,指写作时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在各章,阅读时把几章内容相互参照,互相补足。如《伐檀》:“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这是诗歌辞赋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理解互文句的句义?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即上下两句或一句中的两个陈述部分同时适应于两个陈述对象。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例,这句话中的两个陈述部分是“喜”和“悲”,两个陈述对象是“物”和“己”,“喜”和“悲”同时陈述“物”和“己”,即为:不以“物”和“己”而“喜”和“悲”。
此句用白话就很容易表达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悲伤。”对用一句话采用互文修辞的句子、意义的理解,同样适合上述原则,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即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登上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