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埋尸案”电影化惹争议案件改编底线在哪?
此类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国内电影市场并不少见。《解救吾先生》《我不是药神》,以及正在公映的《兔子暴力》等,皆属于此列。
真实案件改编,需不需要授权?
近年,现实题材作品爆款不断,更是加速了此类电影被不断搬上大银幕。在此大背景下,《操场》的出现并非偶然。
针对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视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教研室主任、教授万勇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新闻,原型人物或其近亲属并不享有著作权或其他权利。除非影视作品主要依据原型人物的口述拍摄,或者在影视作品中直接使用了原型人物的肖像。否则,原型人物或其近亲属并没有权利制止他人拍摄相关作品。
家属最担心丑化形象,保留追责权利
“现实那么难都已经熬过去了,还怕一部电影吗?我们担心电影乱拍乱改会对死去的父亲名誉造成影响,因为在我们心中他是很值得敬佩的。”剧情魔改、丑化形象,成为邓铃及其家人最大担忧所在。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对真人真事进行改编的影视作品,时常需要艺术加工,添加部分虚构情节等,使得故事更具戏剧张力。但关乎到原型人物形象的敏感情节进行删减时,可能会导致原型人物或已故原型人物的亲属在情感上不能接受,或者认为原型人物的名誉或社会评价因影视作品的播出而遭到了贬损。
为此,《我不是药神》监制宁浩曾专门找到陆勇,向他解释了电影改编会有更戏剧化的情节,增强对观众的吸引。甚至电影宣传的时候,片方还多次强调,“程勇是程勇,陆勇是陆勇”,电影中的故事和陆勇本人的真实经历并不相同。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甚至签订了捐款协议,电影也如期公映,并成为2018年暑期档票房冠军,片方后期也向白血病慈善机构捐助了1000万。
“请家属放心,这个绝对不会出现(丑化)行为,他(邓世平)是代表正义的一方,不应受到贬损,应该是受到弘扬的一方。”席律师透露影片内容不会出现贬低受害人,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故事情节出现。
从过往经验来看,有些影视公司改编电影前,会先与原型人物或其亲属进行充分沟通,有的还会聘请相关当事人及家属参与剧本的改编创作工作,甚至参演影片。比如《我的父亲焦裕禄》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口述改编而成,《解救吾先生》的原型人物吴若甫,还参演了片中刑警角色。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操场》改编内容最终走向何方,还需公映后才能知晓结果。对于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创作而言,多些人文关怀,终究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