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22-10-02财经297

汪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原创稿

编者按: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全力助企纾困、推动复工复产复市。疫情影响之下,各方主体如何打造经济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即日起,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打造上海经济新竞争力”系列专访,邀请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一起来谈谈如何提振经济信心、助力上海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

视频制作:顾海民

6月1日起,在做好防疫管理的前提下,上海加快企业、园区、楼宇等全面复工复产。上海努力重振会面临哪些挑战?疫情影响之下,企业如何打造自身新的竞争力?就此,人民网上海频道专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

汪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上海何时重振经济雄风?

只有全社会动起来,市场才能活起来

“8个方面50条措施,上海这次出台的方案, 既立足当下解决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增强发展后劲;既兼顾面上各类企业,又重点聚焦中小微企业;既全面落实国家政策,又突出应对疫情冲击的上海特点。我觉得《行动方案》50条很及时,很有针对性,也很具体。”汪泓开门见山地说道。

上海何时能重振经济雄风?她指出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政策的落实关键要能协调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做到“应复尽复”“应放尽放”,不能层层加码。要打破原来防控中的核酸、封控的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式,使疫情管得住,但同时要在经济主战场上大展身手。对上海来说就是要重振信心,必须让政策落实落地,打通企业的堵点,为企业送去实实在在的助益,打好经济恢复和重振攻坚战。

第二,企业人流、现金流、物流要能够动起来。一是,企业员工要在疫情防控要求下,能够安全有序地流动起来。二是,物流打不通,产业上下游都面临困难。企业面临开开关关的影响,国内多个产业的环节供应链运转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上下游关联环节受到挫伤,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造成较大影响。《行动方案》对交通物流等领域提出了专门的金融举措,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融资。三是,保证企业的资金流,让企业动起来。只有将企业的血液输送进去、流动起来,企业才能活。零门槛办理,解决企业“卡脖子”的问题。

第三,把加快经济恢复振兴的政策传递给社会,打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引导疏导的组合拳,要给社会以信心。要把重振经济、支持企业复工达产政策告诉全社会,统一认识,所有组织、机构和单位都以推动经济复苏为共同目标,共同的行动将释放指数级效能,推动上海经济尽快复苏。只有这样全社会才能动起来,市场才能活起来。

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政府:重点聚焦、靠前服务,企业:加快转型、有序复产

受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挑战。当前企业遭遇困难的是担心疫情防控中开开关关以后造成更大的损失,很多企业已经遭受了项目订单停滞、法律纠纷、违约成本等带来的巨额损失。因此,汪泓建议,提升企业竞争力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园区“雪中送炭”,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为民政府的特点要充分体现出来,而不是管卡压,深入到一线,满腔热情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送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重振信心,解决企业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给市场主体明确的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文体娱乐、住宿、会展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着重出台一批加快修复市场信心的应对之策。

第三,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加快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疫情对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危中有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策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升级,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在产品设计、质量等方面的创新优势来部分抵消成本上涨影响。

第四,重点聚焦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遍布各行各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经济活力和城市“烟火气”所在。在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遭受的困难更大,部分小微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压力。《行动方案》在融资纾困、社保缓缴、房租减免等方面,向中小微企业重点倾斜。

疫情反复影响下,未来上海经济发展会有何变化?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疫情反复影响之下,各方如何助力提振上海经济发展的信心,经济发展会有何变化?汪泓认为,重拾信心需要做到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现在恢复经济是在很大的一个背景下,上海是全国经济的中心,又是长三角的龙头,是全国经济的重要枢纽和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枢纽,如果上海堵死,就造成了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所以要恢复振兴上海经济,必须是一个系统的恢复,而不是都是堵点,毛细血管都堵塞的,所以所有的政府部门、所有的市场平台都要统一思想,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要能够系统集成指挥。我们既要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又要打好经济恢复和重振攻坚战,只有这样,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去打,才能重振上海的雄风!

第二,要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稳增长,促消费,抓重大消费活动,扩大总体消费需求。同时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第三,要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聚焦重点领域,更大力度扩投资、抓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新基建、城中村及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开辟更加广阔的投资平台和投资空间。

第四,要想方设法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挖掘就业潜力,要着力帮助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助力企业更快复工复产。(注:《行动方案》提出对招录在本市登记失业3个月及以上人员或招录本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上海市会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提振企业家信心,让企业“活起来”,关键在“落实”。政策要落地,领导干部要投身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堵点,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多措并举“稳外资、稳外贸”。要千方百计稳住外资市场信心。要稳住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当下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要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部署,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更开放、更包容的政策供给支持外资、外贸发展。

如何把人才吸引到上海?

“有事干,有盼头,有未来”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此轮疫情之后,如何把人才吸引到上海?

汪泓认为,第一,对于国际人才的吸引难度很大,只有我们把防疫的环境做好了,只有我们把经济恢复起来了,只有我们尊重了人民的意见,能够将人民献计献策的意见充分地采纳和尊重了,只有人们重拾信心了,才能够把海外的人才引进来,才能够把优秀的人才留得住。吸引人才要让他有事干、有盼头,这才能够迸发出他对这个城市的热情追求和发展动力。才能保卫住大上海五大中心!

第二,不要怕人才流失。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是一个巨浪打过来每个人自然的避险反应,我们相信只要经济稳定下来了,上海的传统繁荣回来了,新的机会出现了,各种人才自然会进来,不一定是走掉的那些人,还会吸引很多新的人才来沪。

此外,汪泓建议,必须抢抓时间窗口,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全力跑出经济恢复和振兴的加速度,让我们尽快回归到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如常生活。

第一,要让大家对大政方针有全面的了解,这是信心和行动的基础,现在许多企业和居民还有些担心,怕折腾怕反复,心不定、志难坚、行无力。疫情可能会反复,但复工复产复市,经济发展的信心千万不能有反复。

第二,政府各级干部积极带头走访企业,态度明确,打破惯性找出路,找到关键打硬仗,现在最能激发群众信心的是市场,一定要率先活跃起来。

第三,媒体要讲好基层一线抗疫故事,要宣传推广群众中有担当、能干事、负责任、冲锋在前的优秀人物事迹,尤其要报道邻里之间小群体到大社区的那些源自普通百姓攻坚克难的动人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