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孟子思想及散文特点

2022-10-12综合180

《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写的一篇文章。作战中,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

成功之路中,天时地利人和为三要素,它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时是成功之路的伯乐、机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环境、条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综合实力(成功的关键)。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目录

词条推荐

一分钟读懂《天时地利人和》

12.2万 46

天时地利人和

孟子文章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5个义项

展开

《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写的一篇文章。作战中,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

成功之路中,天时地利人和为三要素,它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时是成功之路的伯乐、机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环境、条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综合实力(成功的关键)。

中文名

天时地利人和

作者

孟子

出自

《荀子·王霸篇》

地区

中国

快速

导航

原文

译文

解读

注释

1.天时、地利、人和引用自:《荀子·王霸篇》“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所指的“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2.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古文解释:

兵:武器。

革:铠甲,盔甲。

坚:坚固。

利:锐利。

米粟:粮食。

委:抛弃。

去:离开。

故:所以。

域:限制。

以:用,凭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固国:巩固国防;使国防巩固(使动用法)。

溪:河。

险:险峻。

威:建立威信。

寡:少。

道:治国之道

得道者:施行仁政的君王。

失道者:施行暴政的君王。

畔:同“叛”,背叛。

之至:达到极点。

顺:服从。

“故君子”二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必:一定,肯定。

亲戚:古代指亲属,即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委而去之:委:抛弃。去:离开。

是:这(是),这正说明。

粟(sù):小米。

郭:指古代修筑的一种外墙。

必:必然。

得:取得,得到。

城:内城。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 如得人心,上下团结。周围三里内的城墙、周围七里的外城,包围攻打它却无法取胜。包围攻打它,一定是遇到了利于作战的时令和气候,既然这样都无法取胜,这(是由于)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利于作战的地形。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士兵)弃城并离开它,这(是由于)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的团结。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凭借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凭借山川的险要,建立威信、统治天下不凭借军事力量的强大。施仁政、得民心的君主帮助和支持他的人会很多很多,不施仁政不得民心的君主帮助和支持他的人会很少很少。得到的支持少到了极点,连族内外的亲属都会背叛他;得到支持多到极点,天下人都会顺从他。凭借天下人都顺从他的优势,去攻打连族内外都会背叛他的君主,所以得道的君主有不战之时,如果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节选自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