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夺情,虽取得了短暂胜利,但为他日后被清算埋下祸根
万历五年,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的父亲去世,虽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这却成为了张居正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也为他日后被清算也埋下了祸端。
按照规定,父亲去世,张居正应该是要辞官回家为父亲守孝三年的,但是在当时各种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张居正最终选择了夺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所谓的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就是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当事人可不必辞官回家丁忧,以素服照常办公,但不参加吉礼。但是当时明朝有明文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也就是说,不论官职大小,父母去世都要辞官回家守孝,一律不允许夺情(当然了,也有例外,就是军队没有这个规定,这也很好理解)。按照当时的伦理道德来讲,如果一个人父母去世了也不回家守孝,而是夺情在官者,不论这个人官职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深,都将会被视为是不忠不孝的无耻之徒。因此,当时的官员们,即便是再贪恋权势的人,一般都是不敢轻易夺情的。
而张居正之所以要选择夺情,主要是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导致的。
首先说外因,就是皇帝母子坚决不放。当时的万历皇帝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是国家大事确实还少不了张居正的倾力辅佐,因此对于张居正三次的回家丁忧申请,皇帝母子都不予批准,而是极力挽留,甚至还连下了几道诏书:“准过七七,不随朝。”“朕冲年垂拱仰成,顷刻离卿不得,安能远待三年?”“连日不得面卿,朕心如有所失。”这充分说明了万历对张居正的依赖,以及夺情态度之坚决。
然后说内因,就是万历皇帝也确实不想走。首先来说,是出于自身政治安全考虑,三年的时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况且当初是他和冯保联手将高拱给赶走的,朝中肯定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高拱的旧党,如果这期间由高拱的这些旧部上台当政,那自己复起将必然无望,自己的政治生涯也算是彻底结束了。其次来说,张居正确实也想为国为民多办点实事,眼下时节,正是自己改革推行的关键期,继任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住朝政的话,自己的改革成果将难免付之东流。
基于以上因素,张居正只能选择夺情。
但是群臣不这么想,他们都认为张居正夺情是过于贪恋权势不不孝之徒,并以此为借口,大肆弹劾攻击他,虽然这些弹劾都被皇帝以残酷的手段压下了,但是却也让张居正大失人心,最终为他死后被群臣群起攻之遭到清算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