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什么意思?

2022-10-24文化151

食,食物,基本生活物质;色,欣赏追求美的东西,内在的冲动、欲望。简单的说,人都是要吃东西的,人都是有生理需求的,这些都是人的本性,而且不分男女。

楼上引经据典,烦不烦哪?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美食美女人人都喜欢。

  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罢了,看来也不是孟子的观点。那么我们平时经常引用这句话,并先说上“连圣人都说过”,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为对人性的三种认识。

  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在与孟子争辩时,其实孟子对告子的这句话并未持反对的态度,也就是说孟子虽然是持性善论,也是基本上同意告子的这种观点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呢?一、从下面的辩论可以看得出来,即孟子并没有在此批判食色二字,只是从外与内进行批驳;二、这还要从《孟子》这本书里面去找答案,这一个证明的过程甚是罗嗦,去找的过程,那真是累呀!翻了大半天的《孟子》,终于找到可以证明的句子,这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对话时所提到的,孟子一如既往地宣扬仁政思想,而齐宣王却如幼童般找出一些可笑的借口来拒绝实行仁政,如他提到他这个人“好货”又“好色”,而孟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劝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从这可以看出孟子并不主张除去人的好货好色的私心。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又主张:“食、色,性也!”孟子也不主张去除人的好货好色之私心,可见平时人们在引用“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并不是多么太离谱的事情,但至少再不能说“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了,你可以说“我们的老祖先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就比较准确了。

  三人有一贯的思想,这与他们同属儒家学派可能有关,据后人考证,告子当属于儒家弟子,他们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尊重“人性”,他们身上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只可惜后人牵强附会,将好端端一锅味美鲜汤给弄馊了,比如宋儒理学家们,固然他们也有些许的贡献。  

  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食、色”这两个方面趋之若骛,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人们正在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地之中。

  太重视“吃”了,结果造成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及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太重视“色”,结果造成了无数的良家女子铤而走险,从事肮脏的性交易,社会风气败坏,人心思乱。面对这种局面,如果再不反思,将会有巨大的抱复。实际上现在的抱复已经出现了。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最具震撼力是零三年的“非典”及今年的“禽流感”,这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急功近利行为的一种巨大的无情的报复行为,还有爱滋病的泛滥更是对人类滥交行为的巨大的报复。

  人们对“食、色”的不加节制,使相关的商业行为完全蔑视人类的生存权利,只要能赚钱就行,具体一点说,人们所吃的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能令人放心了,比如大米是有毒的、月饼是陈陷的、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牛肉是注水的、猪肉里面含有瘦肉精并且有的猪肉是用垃圾喂大的、鱼是喂激素长大的、面粉里含有漂白剂严重超标、一些食品中竟含有苏丹红、垃圾食品如洋快餐(据说薯条里面含有致癌成份)、酒里加有敌敌畏等,不胜枚举。

  “食色性也”本是古代先贤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尊重,没想到后人却不加思考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至全世界没有不知道中国美食的,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实在应该改改了。建立节约型社会,不但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个人应必须做的。人们当然应追求吃的好,玩的好,但是不能没有节制,不能变本加厉地去破坏大自然,去做一些太过放纵的事情。

  当法律不能禁止一些行为时,神秘的力量却横空出世,用来警醒世人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当人们的神经变得极为麻木,不为所动时,也许将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参考资料: 。

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

“食色性也”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对于二千多年前的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从此之后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相关文章

你喜欢读过的励志书有那些?

励志的书籍有很多,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不但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自己成才和以后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要励大志,就要读万卷书。1,《自己拯救自己》2,《伟大的励志书3,《人人都能成功》4,《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5,《与你在颠峰相会》6、《人性的弱点》7、《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

张仪为何骂孟子之说为“娼妇处子”,这四个字什么意思?

战国时期有两个以口齿伶俐称著的雄辩家,一个是儒家亚圣老孟子,另一个则是纵横家大秦王国第一丞相张仪。这两个人都以辩才无双,观点犀利闻名于天下士林,当然孟子成名比张仪早,又代表了正义之剑,道德之盾,因此老孟子十分的霸道猖獗,他骂尽了天下诸子百家,各家名士在他面前从无抗手!但是在魏国大梁与齐国稷下学宫与张...

李琳,哑女剧情介绍?

电视简介  由《马大帅》的导演林兵执导,知名演员李琳、王劲松主演的励志情感剧《哑女》讲述了一位命运悲苦的农村哑巴女孩自强不息的凄美人生,剧中,女主人公“哑妹”一生都在与命运孜孜抗争,先后与三个男人发生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令人动容。《哑女》根据著名作家姚传华同名小说改编。该剧主要讲述了“哑女”从一个被...

有没有比较好看的老电视剧?

不请自来! 首推柳云龙的《风筝》! 这是一部讲述信仰的谍战片,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它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十年内乱,横跨了近半个世纪,主要叙述主角郑耀先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气概和机智过人的斗争智慧,虽然在十年动乱中被误解被迫害,最终通过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最终起底潜藏在...

问语文老师,怎样理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意思就是二利相权取其重。有两个好东西让你选择,只准你选一个东西,你怎样选呢?你就看那个东西更贵重,你就选那个贵重的。鱼是个好吃且比较贵重的东西,熊掌是个更好吃更贵重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丢下鱼而选择熊掌。这句话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是这样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如何看待柴静的《看见》?

从真相中感知人性 三年前我就看过《看见》,当时什么都没写,是因为那个时候也许除了感动很多东西对于我来说太深刻,浅薄如我,无法体会或表达。三年后再度阅读,还是一样的感受。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争斗、妥协、再争斗,触目惊心,无论是人的暴虐还是自然的报复;人性的复杂,并不是非黑即白,原来真的有灰色地带,只是我...

请说一部你刷过很多遍的电影或电视?

两年前偶然间一朋友推荐了一部电视剧《天道》。这是一部讲人性,编剧借角色之口讲诉自己对于“天道”理解的剧,所以看的人有的觉得受益良多,有的则觉得刷新三观——想在社会混出点名堂,必然需要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而那些不曾思考,从小到大只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人,遇到这样的“新”思想,自然一时间无法理解。所以可以...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呢?

1、"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不是说一定不能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从二者之间取舍。两者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意在提醒人们在面对取舍时应该如何抉择。2、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哪一个典故?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

心,精神,心灵具体是什么样的东西?谁可以描绘的详细又容易理解?

心是动物体内的肉体器官,是生命动力的汇聚点。有了心的器官功能,才能促进血液循环正常的活着。 精神是人生在世,实质可行的哲学思想,是经过人类生活,检验出的真理依据,是一篇人生哲学理论文,是指导人们生活道路上的明灯,让人们在光明中活着。 心灵是人的真诚和善良,也标志着人性的纯洁。心灵深处是祥和向往的灵魂...

《釜山行》这类电影展现了人类的阴暗丑恶,那有什么用呢?

影片无情地将人性的丑恶展现出来,但是也宣扬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韩国的灾难片对人性的描写非常真实,就如题主说说的《釜山行》。 看完电影后并没有对丧尸的残暴所吓到,而令人心有余悸的是灾难下丑恶的人心。 那为什么灾难片都要记录人性的阴暗丑恶呢? 其实就是想通过人性来侧面映衬正义。 无论是《流感》、《隧道》...

能给我推荐几部能学到韩语的电影吗?

你好,这里介绍三部我认为还不错的韩国电影,希望对你学习韩语有所帮助。 top.1《追击者》 《追击者》豆瓣8.4分,这部电影是根据杀人魔柳永哲真实案件改编,讲述了退役警察忠浩开了一家按摩店,突然发现店里的女服务员一个接一个地失踪,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发现所有女服务员的消失都与一个客户有关,在继续搜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