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什么意思?

2022-10-24文化153

食,食物,基本生活物质;色,欣赏追求美的东西,内在的冲动、欲望。简单的说,人都是要吃东西的,人都是有生理需求的,这些都是人的本性,而且不分男女。

楼上引经据典,烦不烦哪?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美食美女人人都喜欢。

  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罢了,看来也不是孟子的观点。那么我们平时经常引用这句话,并先说上“连圣人都说过”,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为对人性的三种认识。

  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在与孟子争辩时,其实孟子对告子的这句话并未持反对的态度,也就是说孟子虽然是持性善论,也是基本上同意告子的这种观点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呢?一、从下面的辩论可以看得出来,即孟子并没有在此批判食色二字,只是从外与内进行批驳;二、这还要从《孟子》这本书里面去找答案,这一个证明的过程甚是罗嗦,去找的过程,那真是累呀!翻了大半天的《孟子》,终于找到可以证明的句子,这是孟子与齐宣王进行对话时所提到的,孟子一如既往地宣扬仁政思想,而齐宣王却如幼童般找出一些可笑的借口来拒绝实行仁政,如他提到他这个人“好货”又“好色”,而孟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劝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从这可以看出孟子并不主张除去人的好货好色的私心。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又主张:“食、色,性也!”孟子也不主张去除人的好货好色之私心,可见平时人们在引用“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并不是多么太离谱的事情,但至少再不能说“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了,你可以说“我们的老祖先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就比较准确了。

  三人有一贯的思想,这与他们同属儒家学派可能有关,据后人考证,告子当属于儒家弟子,他们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尊重“人性”,他们身上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只可惜后人牵强附会,将好端端一锅味美鲜汤给弄馊了,比如宋儒理学家们,固然他们也有些许的贡献。  

  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食、色”这两个方面趋之若骛,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人们正在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地之中。

  太重视“吃”了,结果造成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及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太重视“色”,结果造成了无数的良家女子铤而走险,从事肮脏的性交易,社会风气败坏,人心思乱。面对这种局面,如果再不反思,将会有巨大的抱复。实际上现在的抱复已经出现了。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最具震撼力是零三年的“非典”及今年的“禽流感”,这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急功近利行为的一种巨大的无情的报复行为,还有爱滋病的泛滥更是对人类滥交行为的巨大的报复。

  人们对“食、色”的不加节制,使相关的商业行为完全蔑视人类的生存权利,只要能赚钱就行,具体一点说,人们所吃的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能令人放心了,比如大米是有毒的、月饼是陈陷的、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牛肉是注水的、猪肉里面含有瘦肉精并且有的猪肉是用垃圾喂大的、鱼是喂激素长大的、面粉里含有漂白剂严重超标、一些食品中竟含有苏丹红、垃圾食品如洋快餐(据说薯条里面含有致癌成份)、酒里加有敌敌畏等,不胜枚举。

  “食色性也”本是古代先贤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尊重,没想到后人却不加思考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至全世界没有不知道中国美食的,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实在应该改改了。建立节约型社会,不但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个人应必须做的。人们当然应追求吃的好,玩的好,但是不能没有节制,不能变本加厉地去破坏大自然,去做一些太过放纵的事情。

  当法律不能禁止一些行为时,神秘的力量却横空出世,用来警醒世人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当人们的神经变得极为麻木,不为所动时,也许将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参考资料: 。

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

“食色性也”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孟子说的。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对于二千多年前的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从此之后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相关文章

你喜欢读过的励志书有那些?

励志的书籍有很多,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不但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自己成才和以后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要励大志,就要读万卷书。1,《自己拯救自己》2,《伟大的励志书3,《人人都能成功》4,《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5,《与你在颠峰相会》6、《人性的弱点》7、《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

如何理解《幻夜》的结局?

当我看完《幻夜》的那一刹那,我首先陷入的是结局大讨论的撕逼中。为什么最后是枪的爆炸,加藤与水原雅也双双挂掉?枪的爆炸到底是一个意外,还是雅也的设计,又或是新海美冬的杰作?作者是通过这个结局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还是作者坑爹的率性而为? 枪的爆炸这是超出所有人意外的一个点,当雅也把手枪递过去,枪口对准加...

网友辱骂中国已故“氢弹之父”于敏被拘15日,他已致歉,你接受他的道歉吗?

我没见过对于敏院士的污蔑,我也没见过关于此事当事人的道歉信,也用不着看他道歉,因为: 凡是污蔑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的人,外国人还有情可原,如果他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他那就是背叛祖宗,不配做人,他的行为和精日有一比。试想:别人拿着刀威胁你,你空手夺刀呢,还是用嘴反抗?别人开汽车坐飞机,让你也同时到...

李琳,哑女剧情介绍?

电视简介  由《马大帅》的导演林兵执导,知名演员李琳、王劲松主演的励志情感剧《哑女》讲述了一位命运悲苦的农村哑巴女孩自强不息的凄美人生,剧中,女主人公“哑妹”一生都在与命运孜孜抗争,先后与三个男人发生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令人动容。《哑女》根据著名作家姚传华同名小说改编。该剧主要讲述了“哑女”从一个被...

有人说“底层人,受尽人间的冷暖,知道人性的邪恶”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处于生活底层的人,他们无权无势,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大量的财富,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低。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们从切身经历中时时感受到人性的阴暗。 某女,48岁,国企下岗职工,经人介绍到我们单位作清洁工。每天天不亮就开始扫地,每次大家走进单位大门,都看到她汗流浃背的样子。可有的员...

如何看待职场上“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现象?以后会有转变吗?

依照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个话题是个涉及人性的问题。 一,职场中,每个管理岗位的领导者,能力与情商各有差异,所以,在用人上谁都喜欢用不如自己的人。这不是嫉贤妒能,这是人性使然。因为,去驾驭一个能力高于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说,格局大小也决定了职场中自己位置的高低。 即便是马云说:管理者一定要...

中外影史,排名前十的伦理电影有哪些?

八部得分最高的伦理电影,相信你不一定都看过! ①《哀乐中年》 豆瓣评分 :9.2 1948年,很早的年代,中国也有很好的电影。 无论思想还是技法,都是相当超前。 片中所批判的中国人的劣根性至今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这部由桑弧编导,充满浓烈“作者式”味道的影片 被香港导演李翰祥誉为当代最有价值的影片之...

问语文老师,怎样理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意思就是二利相权取其重。有两个好东西让你选择,只准你选一个东西,你怎样选呢?你就看那个东西更贵重,你就选那个贵重的。鱼是个好吃且比较贵重的东西,熊掌是个更好吃更贵重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丢下鱼而选择熊掌。这句话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是这样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呢?

1、"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不是说一定不能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从二者之间取舍。两者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意在提醒人们在面对取舍时应该如何抉择。2、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哪一个典故?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

为什么手机发布后基本都要预售,而不直接开卖?

这是个心理学的问题,是一个从人性的角度去做营销的方式。 试想,你会对一个没有打开的礼物盒好奇还是对一个已经打开的好奇呢?新手机就是藏着快递盒里的物件,打开之前的你好奇而又欣喜,打开之后虽然说一句真香,但是没有了神秘感。 1. 人性,越得不到越好奇先上架预售,甚至有些还限制预售名额,这样人们往往对自己...

所有陌生人社交,其本质都是荷尔蒙社交,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所谓的荷尔蒙社交只能证明你的动物性,具体的说来就是说你是一个随时处于发情状态的野兽。 多数时间,我们在与陌生人交道的时候,多数属于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公式化应付,对于别人的提问,我们想回答就回答,想怎么样回答就怎么样回答。于别人脸上所流露出来的好恶,我们其实是根本就不关心的,除非它涉及到了自我的权利与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