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中国词史上能不能排进前五?
爱国诗人辛弃疾
(一)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爱国精神给他以深刻的现实教育。青年时期的辛弃疾就在山东参加了抗金的农民起义。南归后在政治、军事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实行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在《美芹十论》和《九议》中,主张积极准备力量,利用敌人弱点以图反攻复国,反对因循苟且的投降路线,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计划。辛弃疾是带着北方人民廹切要求恢复的期望南来的,他的政治主张和南宋当权的主和派尖锐对立,因而不断遭受打击。他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满腔悲愤写入词中,成为宋代杰出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四十岁以后的生活主要在信州、铅山田园山水间度过的,虽也曾几度被起用,但为时都不久。在晚年的隐居生活中,他依然关心国事,不忘人民疾苦。同时,受排挤遭闲置的处境,又使他悲愤不平。这在他的词里都有明显的表现。
(二)辛词的思想内容
爱国思想是辛词的主要内容。作者在词中指斥了统治集团的昏庸懦弱,表现了对南宋偏安局面的愤慨、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民族敌人的仇恨,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卜算子)“千古李将军”等。作者一贯以为国雪耻为己任,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仰慕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他又经常在和朋友赠答的作品中以英雄事业互相勉励,如(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等。此外,许多表达壮志末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词章,也同样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淳熙己亥……》等。在这些词里充满着作者因民族蒙受耻辱而产生的悲痛。当他写到抗敌救国时,又总是满怀信心,表现出永不枯谒的战斗意志,如(破陣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贺新郎)《同甫见和,再用韵答之》等。这种表现爱国主题的作品正是当时民族危难中的时代呼声。
在辛弃疾丰富多采的词中,还有一些描绘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同时也写了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悦,如(清平乐)《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也都蕴蓄着作者的牢骚愤懑、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但辛弃疾的部分作品中也含有消极颓废的成分,它是封建社会有抱负有作为的志士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三)辛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创造性地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派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成就,进一步突破晚唐五代词家所形成的传统题材和手法的限制,融汇了各种文学体制的优点,熟练地运用词的形式抒写怀抱,议论时事,记叙各种生活和描写多样的自然景物。辛词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抗敌斗争的生活经历、爱国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是他的浪漫主义产生的土壤。他热爱祖国的思想和对丑恶现实的愤慨,使他的浪漫主义作品带有高度的现实性。辛弃疾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构成丰富多采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玫丽、奇特的境界。他的词所构成的形象总是那样雄奇壮美、活跃奔腾和个性鲜明。作者的自我形象在词里极其突出,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悲愤抑郁,也突出了他的热爱祖国、关坏人民的耿介倔强的性格。由于作者把主观的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融合到客观景物上,因之他写的山鸟山花、一丘一壑也总是热情洋溢、生气勃勃的。辛词常常采用托古喻今的方式、宛转曲折的比兴手法,这继承了《离骚》香草美人的传统,同时也为当时的黒暗政治环境所决定。辛弃疾具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广泛地、巧妙地运用了历史故事和前人诗文,甚至引用经史成语也如从己出,又善于吸取当时的口语入词。但辛词部分作品由于用典和议论过多,也有生硬粗率和晦涩艰深的缺点。
幸弃疾不但是当时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清代词人陈维崧等。
(四)辛派词人
辛弃疾词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影响了其他作家,发展了苏轼以来豪放词派的传统,形成南宋的爱国词派。
与辛弃疾同时的词人有陈亮、刘过和韩元吉等。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抒发了积极的政治态度和爱国热情。刘过的(西江月)“堂上谋臣尊徂”表达恢复故国的豪性壮志,充满胜利信心。韩元吉的(水调歌头)《雨花台》抒发了对中原不能恢复的愤慨。语气雄壮、格调豪放是这些词人的共同特色。
比辛弃疾稍晚的作家有刘克庄、岳珂和陈经国等。刘克庄努力学习辛弃疾的词。他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表示对苟且偷安的人们的鄙视和斥责。岳珂的(祝英台近)表现了对故国江山的怀念。陈经国的(沁园春)《丁酉岁感事》表达了壮志不遂的痛苦,也都具有辛词慷慨悲壮的风格。
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南宋时期爱国词派的优秀代表,对当时和后来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