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预计大增,该重点关注了,国产细胞培养基小龙头的行业大机遇
今天三季报预增板块持续拉升,新宏泽、德新交运、药明康德、立达信、瑞玛精密、伟隆股份涨停,奥浦迈、天合光能涨超11%。消息上,截至10月13日,已有199家上市公司预告三季报业绩,其中业绩预喜公司数量居多,合计170家,占比85.43%。
根据同花顺信息,奥浦迈预计2022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700万元至8,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3.08%至80.02%。营业收入约2.25亿元至2.45亿元,同比上升48.83%至62.06%,扣非净利润约7000万元至7800万元,同比上升89.39%至111.03%。无论是总营收还是净利润都是很亮眼的。
前段时间,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上市之后接连大涨。这几年,从半导体到生物医药,各行各业都在做国产替代,尤其是在科创板开放新的融资渠道后,越来越多的国产技术型企业走到了大众视野。生物制药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了国产替代的主要力量,今天的重点奥浦迈就是抓到了这个机遇。
接下来,我们从几个关键的问题出发,来看看这家企业的行业机遇、天花板在哪里。
细胞培养基为什么这么重要?
先说一点基础的,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行业的上游耗材,也是生物制品生产里重要的原料,这部分业务做好了,那么后续生物药临床前开发及商业化生产的速度就快一些,产物表达量和质量也会高一些。
具体来看,在生物制药生产领域的应用涵盖疫苗生产(例如病毒性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基因治疗药物生产、细胞工程药物生产和利用细胞法体外测定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等。在生物制药中,选用合适的、高质量的培养基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物制品表达量,降低生物制品的单位制造成本。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一方面为药物研究开发例如新药筛选、疫苗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单克隆抗体制备等,另一方面为基础研究例如药物作用机理、基因功能、疾病发生机理研究等。
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疫苗生产、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是细胞培养基的下游商业化应用最主要的领域。今天的主角奥浦迈也擅长做这方面。
细胞培养基市场格局如何?
我们国家的细胞培养基市场里,大多数还是进口产品占比多,这一点与很多行业都是一样的,由于最初国外产品质量好,产量也足,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这几个重要厂商满足了国内的需求,占据了超过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几年进口培养基数量一直在增加,2017年进口3958吨,2020年进口的1.61万吨。2022年1-5月国内培养基进口量为4083吨,同比下滑27.3%。尤其应用在抗体药物、蛋白药物、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等领域的中高端培养基市场里,更是进口厂商占比多。
上面也说到了,从半导体到生物医药,大家都在做国产替代,在科创板开放新的融资渠道后,越来越多的国产技术型企业走到了大众视野。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国的细胞培养基企业价值才凸显出来,国产培养基的市场份额自2018年的20%左右逐渐长到了去年的30%左右。尤其是2020年与2021年这两年的发展比较快,主要是这两年国产生物药数量的增加,带动了国产培养基的市场,2020年的时候细胞培养基市场还是在15.2亿元,到了2021年这个数据就达到了26.3亿,上涨幅度和速度都很快,马上就翻了一倍。
如此的增速带来了部分国内企业的快速成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像去年澳斯康的国内培养基销售额已超过默克,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7.1%进一步长到了去年的12.3%,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位。2019至2021年,澳斯康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国产企业第一。
另一个小龙天就是奥浦迈。2020年,奥浦迈应用于蛋白及抗体药物生产的培养基销售收入4,544.42万元,收入占比达85.15%,市场占有率约为6.3%,仍是在蛋白及抗体药物培养基领域占比第一的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021年,奥浦迈应用于蛋白及抗体药物生产的培养基销售收入9,831.17万元(扣除培养基配方收入后占比达83.27%),同比2020年大幅提升。2022年上半年培养基业务实现收入8925万元。国内做这类的企业不多,奥浦迈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产品卖的都不错。
为什么选择国产培养基?
选择国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便宜,国产培养基和进口培养基相比,国产培养基的质量、稳定性还不如进口,不过已经在慢慢提高了,像奥浦迈为客户提供的定制化细胞培养基与其正在使用的进口培养基相比,能显著提高和延长细胞培养密度和细胞活率,抗体表达量达到进口培养基的1.74倍。优势是更便宜,价格大概在进口价格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国内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国内企业可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供培养基OEM 及大分子 CDMO 业务,既可以提供细胞培养服务,提供CDMO 服务,有助于获取CDMO订单,在提供 CDMO 服务时,可以提前使公司培养基介入项目研发阶段,从而有机会进一步承接商业化生产的服务,可谓是多方位的服务。当然,奥浦迈自然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在这方面的业务我们后面再说。
奥浦迈的培养基产品有什么优势?处于行业什么位置?
目前奥浦迈已开发出针对不同细胞类型的上百种高品质培养基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蛋白/抗体、疫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
主要是抗体培养基产品包括CHO基础培养基、CHO补料培养基和添加剂系列,以及HEK293 基础培养基和配套补料。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
另外,也开发出适合多种细胞生产的疫苗无血清培养基产品,包括 BHK 细胞无血清培养基、VEROSFM 系列、MDBK 细胞无血清培养基、MDCK 细胞无血清培养基、PK15 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等。
产品质量上,奥浦迈设立了进口产品对照组(Control)与公司两款同类产品(Process1、Process2)进行性能的对比。数据显示,在培养至14天后,对照组的细胞密度VCD和细胞活性VIA均显著下降,第14天出现细胞死亡情况。奥浦迈Process2工艺的细胞密度在第16天仍能维持在30 x 106cells/ml,细胞活率维持在98%左右。
另外,奥浦迈还进行了定制项目的产品应用对比。数据显示对照组的抗体表达量不及5 g/L,而发行人 Process2工艺的抗体表达量达到8.4g/L,是对照组的1.74倍。而这一数据对比,能切实证明,奥浦迈培养基产品和工艺优化培养基和工艺能够提升客户项目细胞培养的产量和质量,产品性能能够和对应进口品牌相媲美。
发展了这么多年,奥浦迈在抗体及蛋白类药物领域的培养基市场份额领先。2020年抗体及蛋白类药物培养基市场规模约为7.3亿元,其中奥浦迈市场份额约为6.3%,是国产企业第一,市占率仅次于国外的三家进口企业。
细分来看,2021年公司 CHO细胞培养基实现收入 8163万元,占全部培养基收入的比例约为 63.9%。HEK293 细胞培养基实现收入 2606 万元,收入占比约为 20.4%。
综合来看,奥浦迈的在手项目也很丰富,截至 2021 年底共有74个在研药物使用了公司的培养基,其中三期临床项目12个,商业化项目1个。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为什么这么重视CDMO业务?
上文我们提到过,CDMO业务也是奥浦迈的主要业务之一,2021年,奥浦迈对康方生物实现CDMO服务收入 1070 万元,完成从培养基客户到CDMO客户的业务转化,增加了公司CDMO服务的收入规模。
关于一体化服务的优势,这一点我们从之前介绍的CRO一体化模式中就提到过,只有建立平台,才能帮助企业保障业绩。国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补充短板、拓展CRO或CMO/CDMO等业务线,成为了医药外包行业的商业常态。而且药企更换外包服务供应商需要更新申报文件,且服务商筛选周期较长,加上上游CRO能为下游CMO/CDMO引流,临床前CRO能为临床CRO引流,使得CXO服务更具稳定性和长期性。
一体化服务已经是凯莱英、博腾股份都在做的了。而客户粘性较弱的、只专注于CRO或CMO/CDMO单一环节的企业竞争力就有限,因为平台型CXO企业更能在CRO阶段便提前锁定CMO阶段的生产订单,从而为客户提供从CRO到CMO/CDMO生产阶段的一揽子、全流程的新药研发生产服务。
培养基企业也是如此,我们看奥浦迈也在做CDMO业务,目的也是利用CDMO服务增加无血清培养基的客户黏性,从源头锁定未来客户的培养基采购。
奥浦迈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业务,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它的CDMO服务收入从3250万元大幅增至7160万元、8488万元、5747万元。
从趋势上来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与重组蛋白相关的生物医药企业开始选择国产培养基进行医药研发及生产,公司产品销量逐年增加。关键的是培养基行业正朝着个性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研发实力强,能提供高性价比一体化服务的企业优势突出,国内做这些的企业不多,上市更不多,作为小龙头的奥浦迈的市场空间应该也会越来越多。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投资建议,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