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脱胎漆 器是如何脱胎的?
福州脱胎漆器与景德镇的瓷器、北京景泰蓝,并称三大传统手工艺 品,被誉为中国工艺品的“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质地轻巧细腻,表感 润泽明亮,能任意地像物造型,漆色绚丽多变且古雅含蓄,令人叹为观 止。中国脱胎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魏晋六朝时的“夹竚”神像和民间用 髹漆保存道教徒尸体(肉身)的方法。
作为福州特产的脱胎漆器,历史已 近300年。
按脱胎漆器的初坯制作,可分为脱胎和留胎二种:脱胎则是先以泥 土或石膏等塑制器物的形象作为坯胎,而后用》麻布或绸布裱在泥胎上 髹漆数遍,等阴干以后,浸入水中溶脱泥胎只剩下漆布的薄壳外形,至此 才算完成了前半段工序。
至于后半部的工序那就更加细致复杂了,每件 作品一般都要经过四五十道甚至上百道的工序。这样经过初步髹漆成 形的器坯,十分坚固,不易变形,能抗酸碱。留胎则以楠木或樟木等贵重 木材制作器坯,直接髹漆于表面,保留木胎于内。所谓脱胎漆器,实指前 者而言。
福州脱胎漆器的创始人,为乾隆年间沈绍安(公元1767—1835年)。 他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创造了“脱胎法”,大大减轻了器物的重量,使盈尺 的大器只有数两之重。在装饰技法上又独创了薄料搭色和弹掩法,更使 脱胎漆器艺术大放异彩。因沈家脱胎法秘不外传,长期独家生产,所以 脱胎漆器又被呼为“沈绍安漆器”。
不过沈绍安脱胎漆器真正大放异彩,
是在沈绍安的第五代传人长玄孙沈正镐开始的,据说沈正镐颇得清末许 应骏总督的器重,特准沈正镐(正记)的脱胎漆器选送进京进贡给慈禧太 后,得到慈禧太后的“四品商勋、五品顶戴”的恩赐,从此福州脱胎漆器便 青云直上了。
在20世纪初,这工艺产品开始在世界上展露光芒,争得殊 荣。先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公元1910年)、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 (公元1911年)获得头等金牌奖,从而誉满全球,为中外所瞩目。
新中国成立后,是福州脱胎漆器艺术空前发展的时期。党和政府首 先把知名的漆器老艺人组织起来恢复生产。
当时沈正镐的幼女沈忠英, 是唯一继承沈家绝技的人。沈忠英本来已经改行从医,经过政府的动员 宣传,又回到脱胎漆器的行业上来。她开办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和第二 脱胎漆器厂,发挥了祖传技艺,又创造了许多新产品,如“竹根大瓶”、“荷 叶大瓶”、“提篮仙女”,被誉为“漆中三宝”。
已故的我国大文学家、社会 活动家郭沫若于1962年11月参观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赞赏不已并留 下这样的诗篇漆从西蜀来,胎自福州脱。精巧叹加工,玲珑生万物。
或细等毫芒,或巨逾丘壑。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繁花着手春,硕果
随意悦。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勿以地为牢,精进不可綴。日新又
日新,时空两超越。”现福州脱胎漆器已被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