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猕猴桃叫什么?

2022-11-04文化217

中国古代的猕猴桃叫什么?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别名毛梨子、毛桃子、茅桃、猕猴梨、木伦敦果、木子、山羊桃、绳梨、藤梨、羊桃藤,是中国特有的藤本果种,因其浑身布满细小绒毛,很象桃,而猕猴喜食,故有其名”(李时珍《本草纲目》),在中国有两三千年的栽培历史。猕猴桃在中国有三大产区:一是河南的伏牛山、桐柏山 大别山区;二是陕西秦岭山域;三是湖南省的西部。

在现存中国古代文献中,唐代段成式撰于九世纪的《酉阳杂俎》较早记载了猕猴桃,说它又名猴骚子,蔓生,子(果实)如鸡卵,既甘且凉,轻身消洒。十一世纪末,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说,猕猴桃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猕猴梨,生山谷,藤生着树,叶圆有毛,其果形似鸭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枝叶杀虫。公元1116年,宋代寇宗 《本草衍义》载:“(猕猴桃)……枝条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其子(果实)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酸。子(果实中的种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浅山傍道则有存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矣”。十六世纪,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归纳前人记述,解释猕猴桃是因“猕猴喜食,故有诸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