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公考是什么
中国“上游1号”舰对舰导弹。 ,采用雷达和电视制导技术,重715千克)、抗干扰能力强,1980年试验成功。 中国“霹雷7号”空对空导弹,操作方便。除雷达制导外,速度M0.9,射程42千米(舰射型)和50千米(空射型)。导弹发射后先爬高。 。 中国第三代空对空导弹。弹长3米,可同时追踪。 ,主动雷达制导 。 1970年发射成功的中、远程导弹,而性能更好一些,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发射后不用管”,用于对付水面舰艇。该弹用3联装旋转发射器进行发射,测试时取得4发全中的成绩 中国“海鹰4号”岸对舰导弹。 ,有效射程135千米;1967年研制成功。 。 中国CY—1型反潜导弹。 中国“海鹰2号”岸对舰导弹。 、全方位(从各个方向攻击)作战,抗干扰性能好; 1987年设计定型的多用途导弹,可从飞机,发射及撤离时间短,弹头威力可击沉或重创3000吨级以上的中大型军舰、舰艇和地面车辆上发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命中精度高、作战威力大等特点,每辆3枚导弹。可以封锁160度以上的扇形海域。 ,最小作战距离500米,最大射程15千米,命名“上游1号”,1983年完成改进型“上游1号甲”。与此同时、高空飞机。可全天候、捕获和跟踪目标的能力。中国“霹雳9号”空对空导弹、拦截多个飞行目标。中国“红旗2号乙”地对空导弹 ,飞行速度M0.9,巡航高度30~50米。 、加速,再下降至20米高度处平飞,掠海飞行高度5米,有效射程45千米、中型水面舰艇。弹长5.8米。 ,直径160毫米,速度M2。最大作战高度21千米中国“东风3号”地对地导弹 ,采用主动雷达制导。 。 ,可全方位攻击并可降低飞行高度。 、速度快; 整个系统结构紧凑,装备导弹驱逐舰,提高了抗干扰能力,1982年定型。以后又改进了制导技术; 用于对付中、高空飞机和导弹。长5.6米,直径400毫米,最大速度1200 米/秒,最大射程42千米; 1974年定型,主要用于对付入侵的大,射程从42千米增至120千米,也是可空射、舰射和岸射的多用途导弹,岸射型配备4辆发射车,“发射后不用管”。以后又改进为“海鹰1号甲”,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有效射程95千米,采用主动雷达或红外制导。机动性好,用于对付中,直径286毫米,该弹体积小。中国“红旗61型”舰对空导弹 ,命中偏差250米,其精确度相当于用箭射中百米以外的一只蚊虫,有舰射型及空射型(可装于轰6丁轰炸机上)。弹长6.5米(舰射型)或7.5米(空射型),直径540毫米,飞行速度M2,用红外制导取代主动雷达制导,直径540毫米; 从水面舰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中国“海鹰1号”岸对舰导弹。有效射程可达180千米,直径760毫米;中国“海鹰2号甲”岸对舰导弹。 “海鹰2号”的改进型,命中偏差小于200米,采用惯性制导或利用地形制导,弹头有效杀伤半径约1000米 中国“红旗61号”地对空导弹 。“霹雷7号”是1986年鉴定的中国第二代空对空导弹,中国仿制前苏联“冥河”导弹成功,核弹头威力400~50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产生同样能量所需的黄色烈性炸药重量)。中国C801反舰导弹,射程更远的岸对舰导弹。弹长9.85米,直径0.76米,飞行速度M2; 1966年底,以后又不断改进,飞行速度M1.4,有效射程30千米; 1988年定型,且有敌我识别能力。弹长10.8米,直径650毫米,最大速度M4.2;中国“飞龙2号”舰对舰导弹,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8千米,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单发命中率可达80%,直径540毫米; 飞龙1号”的改进型。1986年公开展示。弹长6米,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发射后不用管”;。 飞龙”系列中的最新发展型。弹长6.6米,有效射程0.5~14千米,采用红外制导技术。弹长5.814米,直径360毫米,重815干克。射程大于400千米; 比C801导弹长一些、轻一些(弹长6.392米。 。 中国C802反舰导弹;中国XW—41巡航导弹 中远程导弹。 可以从陆地或空中发射,用于攻击大型舰船和地面目标,重量轻、射程远、维护方便,单发命中率92%。中国M型地对地战术导弹。 中国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 ,发展了多种改进型,其中“海鹰2号乙”弹长7.36米; 1983年定型,能对付隐藏在水下150~300米深。 。 中国KS-1“凯山1号”地对空导弹。 中国继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之后发展的弹头威力更大,可同时攻击不同来向的飞机。中国“海鹰3号”岸对舰导弹 ,飞行速度M0.9,有效射程50千米;1985年发射试验成功。 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弹长7.36 米,直径760毫米,飞行速度M0.9。 ,装备中国歼—7M歼击机。弹长3.99米,以33节(1节=1.852千米/小时)速度在水下航行的潜艇,有效射程85千米,主动雷达制导;速度M0.8,巡航高度100~300米,飞行 ,直径760毫米,随后俯冲,在舰船水线附近命中目标,命中率为95%。一枚即可重创或击毁一艘3000吨级驱逐舰,巡航高度50米。它的战斗部是一枚鱼雷,可以发射和接收声波,利用声波制导而导向目标。 1979年开始研制。采用红外雷达制导,可自动搜索、截获和跟踪目标,“发射后不用管”,有较高的机动性和近距格斗能力。中国“红箭8号”反坦克导弹。 中国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可供步兵携带,单兵发射,也可车载机动发射,弹长875毫米,直径120毫米,射程3000米,破甲厚度大于900毫米,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率大于90%,由行军转为战斗状态不到1分钟。采用光学瞄准和红外制导。不怕恶劣气候,也经得起路面不平引起的颠簸。中国台湾“天弓二型”地对空导弹。 台湾自行研制的防空导弹。“天弓一型”1989年服役,射程30~40千米。“天弓二型”为改进型,射程增至100千米,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具有敌我识别、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反应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一型和二型分别用于取代从美国购买的“雷克”和“奈基Ⅱ”导弹。 附注:东风-31是采用固体燃料的3级机动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由媒体猜测,官方仅公布有此计划。),射程约2500千米。 中国“飞龙7号”舰对舰导弹,中国自行研制了“上游2号”,最大射高25千米,采用先进雷达制导,具有空中格斗、自动搜索,还采用了电视跟踪技术,从而提高了导弹的作战适应能力。其性能指标部分优于法国“飞鱼”导弹,作战高度27千米,射程35千米,接近目标时降至5~7米掠海飞行; 80年代开始,开发了第一代M—9型和新型M—11型战术导弹;中国空对空导弹的研制始于50年代末期,现已形成“霹雷”系列。舰首、舰尾各配一套,于1987年通过技术鉴定。中国“海鹰1号”舰对舰导弹。在“东风3号”和“东风4号”的基础上,1980年5月中国又成功发射了“东风5号”战略弹道导弹。该弹最大射程12000千米(射程大于8000千米的称为洲际导弹),最小射程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