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从哲学来说,是属于唯物、还是唯心主义?
王阳明的“心学”,从哲学角度来说,属于唯心主义。
明代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承先启后的大儒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他钻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对“存天理、去人欲”之说产生了疑惑,认为朱子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心学”才能解释其中的困惑。郭沫若曾盛赞:“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更是宣称:王阳明是近代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
《传习录》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其中的心学思想大致包含三部分:
一、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善恶产生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
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端,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和行是不能分离的。知就是“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与判断力。
三、致良知的修养学说。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人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其实也是强调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境界。
王阳明以上观点,旨在唤醒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炼,即使到今天仍然闪烁着金子般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