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企业“领跑者”:营收超过2500亿元,力压铜陵有色、联宝电子
根据《2022长三角企业100强》显示:安徽共有9家企业上榜,包括4家民营企业。数量与上年持平,远少于浙江(37家)、上海(28家)、江苏(26家),主要经营数据在长三角百强中的占比较低。
上榜皖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922亿元,净利润50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5%和4.41%。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水泥建材、有色金属、汽车制造、PC制造、家电制造等。从地区分布来看,芜湖、合肥各有3家,铜陵2家,淮北1家。
排名最靠前的海螺集团,以2560.75亿元的营收排在2022长三角企业100强第20位、制造业企业100强第10位。公开资料显示:这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总部位于安徽芜湖。旗下拥有3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区市以及印尼、缅甸、老挝等8个国家,经营产业涵盖水泥制造、塑料制品、装备制造、新型物流、建筑安装、国际贸易、耐火材料、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
其前身宁国水泥厂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是我国最早引进的两条生产线之一。经过七年的摸索,92年实现达标达产。值得一提的是,石灰石来源于被当地人称之为“大海螺”“小海螺”的两座矿山,这正是集团名字的来源。
通过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战略,组建芜湖海螺塑料型材有限公司、控股铜陵水泥厂、兼并白马山水泥厂,完成了一个山区水泥工厂向现代企业的转变,96年正式组建海螺集团,总部移至芜湖。
次年,以宁国水泥厂、白马山水泥厂为主体成立了海螺水泥,同年10月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开创了我国水泥企业境外上市的先河。依据“T”型发展思路,公司在长江两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芜湖、铜陵、安庆等地建设熟料生产基地,在宁波、南京等沿江、沿海无资源但水泥需求旺盛的发达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长江和沿海,一横一竖,完成了在长三角地区的全面布局。
在此过程中,海螺水泥不断推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革新,从国内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国产化示范线,到第一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线,再到第一条1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同时,公司推出第一套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第一套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统等。
时至今日,海螺水泥在芜湖等地建成了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拥有4条12000吨生产线。去年熟料产能22094万吨,是仅次于中国建材,排名全球第二的水泥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浦东国际机场等工程,同时出口美国、欧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今年前三季度,由于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低迷等因素,全国累计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2.5%至156277万吨,为近11年来同期最低水平。再加上煤炭价格暴涨,直接拉高生产成本,让海螺水泥持续承压。1-9月实现营业收入853.28亿元,净利润124.1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9.89%和44.53%。
在此情形之下,节能降耗、提质增效需求更加迫切。公司早有布局,去年花了4.43亿收购做光伏发电的海螺新能源,今年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新能源业务,预计到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GW,年发电能力10亿度。据测算,海螺水泥的燃料动力成本占了整体50%以上,转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