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2版)精讲资料!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2版)精讲资料!
资料全称: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2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2版)精讲资料部分摘录:
简答题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因此,在现代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分析: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一般等价物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即或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或是固定在本可让渡的财产的主要形式(某使用物品)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如牲畜、盐、毛皮、贝壳、绸布等,都充当过最初的货币商品,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也只是从贵金属成为货币商品时起,货币形式才真正同一般等价形式区别开来。
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成色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由于金银具有这些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起源表明,货币不外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货币,它一旦作为货币,就成了特殊商品。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2版)精讲资料!
科斯定理
答: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该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能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无法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了。
操作目标
答: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也称中间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特点:
①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概念清晰,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便于定量分析。
③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联动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能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④抗干扰性,是指中间目标不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2版)精讲资料!
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
答:实际余额效应是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降低导致消费和投资两者都增加的理论。实际余额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帕廷金把庇古效应与凯恩斯效应结合起来提出的。它既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也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在揭示这些影响时遵循的是这样的思路:①个人在处理持有的货币余额与在货物和服务上的消费的关系时,具有一种理想的模式;②价格水平下降,持有的货币实际价值上升;③一定数量的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④原来的理想模式被打破,且个人的流动资产有多余了;⑤一部分增加的流动资产被用来购买货物和服务,消费增加;⑥一部分流动资产被借出去,这使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增加,利率降低;⑦利率降低,引起投资增加。这样,实际余额效应既增加了消费,也增加了投资。
政策无效命题(policy ineffectiveness proposition)
答:政策无效是指政策实施后没有改变政策实施前实际存在的政策问题状态,或者说,原有的不良状态既未得到缓解,也没有加剧。政策无效命题指预料中的政策,对经济周期无影响,只有预料外的政策才对经济周期有影响。理性预期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落脚点在于其政策无效性命题。最初提出政策无效性命题的是卢卡斯和萨金特。这个命题建立在两个假说及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基础上的:理性预期假说(以及附带假说即信息同等地被公众和货币当局所了解)、自然率假说和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卢卡斯总供给函数表示对围绕自然率产量的偏离取决于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之间的偏差。经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不参与产量的决定,系统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卢卡斯认为,政府应放弃施行带规律性的政策,因为经济主体具有理性预期,政策有规律地施行,其规律性迟早会被经济主体觉察并作为决策的信息依据之一,使凯恩斯主义政府相机抉择的稳定经济政策为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抵消,因此,政府不如放弃施行这种带规律性政策,而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它的自发调节作用,这样反倒能使整个经济处于稳定状态。
本文为节选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