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穆赫兰道》与《盗梦空间》的对比解析
[摘要]电影《穆赫兰道》与《盗梦空间》分别是著名导演大卫·林奇与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新世纪拍摄的经典作品,也是奠定二人成就的丰碑之作,为广大观众铭记于心。两部电影都以梦境为创作题材,通过梦境构建把虚幻与现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影片充满悬疑色彩的同时,也在表达着深刻的现实主题。通过对两部影片中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梦境构建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都是现实中人们欲望和情感的理想化表达。
[关键词]《穆赫兰道》;《盗梦空间》;虚幻;现实
大卫·林奇(,1946—)与克里斯托弗·诺兰(,1970—)都是英语电影界具有创新意识的知名导演,他们在商业化色彩日趋加深的当下依旧执著于先锋艺术电影的创作,这也正是他们为广大观众铭记于心的根本因素。虽然二人的生活背景有着很大差距,但却在时空相交的21世纪之初共同选择“梦”作为他们电影创作的视角:2001年大卫·林奇拍摄了《穆赫兰道》(),而2009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了《盗梦空间》()。这两部电影均是以梦境为题材的丰碑之作,也是奠定二人艺术成就的扛鼎力作。凭借影片《穆赫兰道》,大卫·林奇获得2001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并成功摘取2001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2002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而凭借《盗梦空间》上映以来在全球多个地区长时间占据票房冠军的盛况,克里斯托弗·诺兰奠定了其好莱坞最具创意导演的称号。
梦,是人类生活中极其普通却又无法回避的一部分,既是人类生理本能的需求,也是人类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在大卫·林奇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上述两部电影中,梦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而是凝聚了各种悬疑、惊悚、疑惑和执著。两部电影都是以梦境为题材,而且基本上都以梦中梦的形式给人以震撼的感觉,但是梦境的呈现形式却是有着很大差异。相比较来说,《穆赫兰道》中的梦境层次少一些,但是却多了一些“碎片”形式使整个梦境显得诡异万千,而且故事的开始就是梦境内容,而《盗梦空间》中尽管开门见山地告知观众这是关于梦境的故事,但是却通过高科技的形式使梦境的立体层次感大增,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把梦境的不可预测性完美体现。表面上看,影片充满了光怪陆离的虚幻场面,令人眼花缭乱,而从深层次来看,则是爱情、阴谋、交易、欲望等现实元素的浓缩体现。本文下面就以影片《穆赫兰道》与《盗梦空间》为文本分析对象,对其中的虚幻与现实进行对比分析,试以挖掘影片蕴涵的深刻主题。
一、《穆赫兰道》中的虚幻与现实
《穆赫兰道》中的虚幻就是梦境的构建,但是这种梦境的虚幻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主要是现实中人类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延伸,弗洛伊德、荣格等对此已经做了充分论证。下面我们先来关注其中的梦境构建,它由两条主要线索和几个碎片式插曲构成。其中第一条主要线索是贝蒂帮助失忆女孩丽塔寻找自我的过程,在一个普通的夜晚,整个好莱坞马上或许正在开启狂欢模式,而在穆赫兰道一个神秘女人正在遭到持枪出租车司机的胁迫,就在危急时刻他们被后面一辆疾速驶过的跑车撞到,神秘女人成了惟一的幸存者,不过却失去了记忆。苏醒之后,她在恍恍惚惚中躲到了一家主人刚刚外出的公寓,而在第二天一个年轻漂亮的追梦女孩贝蒂来到了同一个公寓,这是她姨妈外出加拿大为她安排住宿的公寓。不成想,二人的邂逅不仅没有引起冲突,相反贝蒂却满腹同情地帮助这位自称丽塔的女人找寻失去的记忆,并且二人发展为亲密无间的恋人关系。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丽塔想起了一个名字“戴安”,于是二人开始费尽周折地搜寻戴安,遗憾的是,她们找到戴安时发现的却是她躺在床上的尸首,故事至此已经是梦境与现实的融合了,电影也在随后的部分回到了现实环境中。
在现实社会中,戴安是一个在加拿大安大略长大的少女,从小深受演员姨妈夫妇的影响,梦想成为好莱坞电影明星,而在一次舞蹈大赛中勇夺桂冠,更加坚定了其投身演艺圈的决心,于是在姨妈夫妇过世之后,戴安只身一人来到好莱坞闯荡,期待某一天哪位知名导演的垂青。可是演艺圈远没有她想象得那样简单,在一次名叫的电影试镜中,戴安名落孙山,另一名演技出众的女孩卡米拉凭借出色发挥一举夺魁。尽管试镜失败,戴安却与卡米拉成为好朋友,并逐渐成为同性恋人关系,从此戴安在卡米拉的帮扶之下不断出演一些小角色,并深深爱着卡米拉。而卡米拉尽管不断乔装打扮与戴安约会,但对这段感情并不是非常在意,难怪在后来的一次试镜中,卡米拉与大导演亚当一见钟情并且成为女主角。对于卡米拉与导演亚当的打情骂俏,戴安心中大为不悦,与卡米拉发生了激烈争吵之后,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正当沉浸在极度悲伤中时,卡米拉打来电话派车接她到穆赫兰道。在行至穆赫兰道途中司机突然停车,给戴安一个惊喜,卡米拉出现手牵戴安穿越山路走向一个豪宅。结果竟是去亚当家参加宴会盗梦空间结局解析,不仅没有给戴安带来惊喜,反倒是又一次深深地刺激了她,因为宴会上卡米拉不光与亚当卿卿我我,还与另外一名女性当众亲昵,完全不把戴安当回事。当亚当宣布要与卡米拉结婚时,戴安再也无力承受,内心由嫉妒转化为仇恨,于是便雇佣杀手谋害卡米拉。经历了如此变故,戴安在几近崩溃中恍惚一梦,自己化身才华出众的贝蒂,初到好莱坞便得到大导演的关注,而在感情上对卡米拉依旧念念不忘,于是在梦境中通过潜意识使卡米拉化名丽塔依然活着,而且二人享受着亲密的爱情,但同时戴安并没有忘记对“情敌”亚当的报复,这也是梦境构建中的第二条主要线索。在戴安的梦境中,亚当不再是呼风唤雨的青年才俊,而是遭受爱情、家庭、事业等多重失败的落魄者,并最终被迫接受制片人的安排,而这都是戴安潜意识中对亚当的一种惩罚和报复。而当梦醒之后,心力交瘁的戴安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于是开枪自尽,也就出现了贝蒂、丽塔、戴安共存的虚幻与现实并置场面。
不管是虚幻元素,还是现实元素,在影片中都是大卫·林奇用来讲故事的媒介,正如林奇说的:“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秘密和好莱坞之梦的故事。”影片从主人公的梦境展开,经过梦境、幻觉以及回忆的交织,通过华丽的色彩、诡异的光影、魔幻的声音、精细的镜头以及出其不意的剪辑,讲述了一个怀揣明星梦的女孩,在生活、事业以及爱情上屡受挫折和打击,不断颓废、潦倒,最后毁灭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光鲜外表下的好莱坞的真实面目:黑暗、混乱与残酷,同时表达了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人性蜕变和感情变味的主题。
二、《盗梦空间》中的虚幻与现实
如果说《穆赫兰道》中的梦境的构建是对现实的无意识影射之外,那么《盗梦空间》中的梦境构建则是人们现实目标的有意识争取,片中层次多变的梦境都是围绕主人公的现实目标而构建的,因此《盗梦空间》中虚幻梦境似乎显得纯洁而直接,当然由于科技元素的融入,其中梦境复杂性是《穆赫兰道》无法企及的。从整体上说,电影《盗梦空间》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大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通过一系列奇幻情节的设计,尤其是通过对梦境的高度仿真构建,使整个故事显得连贯自然而又跌宕起伏,也让诸多观众在虚幻与现实之间难以分辨真伪。虽然是一部充满了虚幻因素的科幻作品,但它处处却在影射现实,并在多个层面表达着简单而深刻的现实主题。
首先,影片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梦境与现实的关系:不管梦境多么美妙,人们在梦境中是多么的惬意和流连忘返,但它终究是梦,只可在短暂的瞬间令你忘却现实的烦恼,我们还是必须要回到现实中来。在影片中,女主角梅尔虽然已经死去却贯穿影片始终,让故事多了一份扑朔迷离的悬疑色彩。在虚幻的世界里,梅尔和丈夫道姆·柯布都是筑梦师,通过自己的意愿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着没有世俗烦恼的世外桃源生活。虽然自由无比,没有现实世界的烦扰,但他们并没有在这里走完一生,因为柯布依旧怀念现实世界,特别是想念现实中的孩子,于是想让爱妻与自己一起返回现实,可是此时的梅尔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美妙梦境里,并且忘记了梦境与现实的区别,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现实世界。无奈之下,柯布通过“现在处于梦境”的意念植入,把妻子梅尔带回了现实。这样一来,已经习惯“美妙梦境”的梅尔自是无法适应“丑恶现实”并坚持通过自杀的方式回到自己所想的“真正现实”,就这样梅尔遗憾地离开人世。梅尔的离开或许对其自身是一个解脱,但是在现实中对柯布等家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残酷的打击,是一个令他们无法释怀的悲剧。而这一切的出现,除了柯布的个人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梅尔彻底忘记了虚幻与现实的区别,陷入梦境无法自拔,因此影片也在隐喻大家:不可被理想的虚幻梦境冲昏头脑而忘记现实。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通过虚幻与现实的错综钩织传达着伟大的爱情主题。“你在等一列火车,火车会带你去很远的地方,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但不能确定火车将带你去向何方,但是没关系,现在告诉我为什么——因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这是梅尔与柯布的爱情宣言,也是梅尔的临终遗言,更是梅尔的爱情殉言。或许最后的一瞬间,梅尔都没有理解为什么柯布没有誓死追随,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向他们二人共筑的爱情世界。难道柯布不是深爱着梅尔吗?不是的盗梦空间结局解析,只是他们二人的爱情时空观发生了错位,彼此无法生活在一个时空,而他们又各自坚持己见,不遗余力地维护他们的爱情,于是他们只能在错乱的时空里通过虚幻与现实的反复游离来追忆彼此失去的情感。因此,无论他们身在何方,虚幻的梦境也好,残酷的现实也罢,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着回家的路。虽然柯布最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见到了儿女家人,柯布固然高兴,但是他的家庭早已物是人非,没有了爱妻的热情相迎,因此柯布的眼中充满了惆怅,这就是现实吧。
三、结语
通过对《穆赫兰道》和《盗梦空间》两部电影的对比可以看出,导演大卫·林奇和克里斯托弗·诺兰都通过虚幻与现实并置的方法讲述了扣人心弦的梦境故事,虽然影片充满悬疑色彩,但是其主题都是简单而深刻的。两部影片都通过梦境的构建,表达了人们现实中的美好愿望,而连接人类梦境与现实的桥梁则是无尽的欲望和永恒的情感。不管是《穆赫兰道》中戴安的谋杀,还是《盗梦空间》中梅尔的自杀,她们都是出自一种欲望的表达,虽然表达的方式有错有对,但是她们都有表达的权利。
[参考文献]
[1]王莉.释梦:精神分析学视阈下的《穆赫兰道》[J].电影文学,2012(08).
[2]袁洲.在梦与现实之间徜徉——大卫·林奇影像世界的主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3]李万轶.论《盗梦空间》对“虚拟现实”的喻指[J].电影文学,2011(20).
[4]李城.心理叙事的影像建构——电影《盗梦空间》解读[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09(01).
[作者简介]李珂(1981—),男,河南周口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周口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