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的领土面积这么大?
俄罗斯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呢?事实上”领土“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领土是单纯指陆地国土,也就是说将领海、领空排除在外;广义的领土则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所管辖的全部疆域,包括这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狭义领土面积为171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是当今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171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加拿大的狭义领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公里;排名第三位的中国为960万平方公里;排名第四位的美国为937万平方公里;排名第五位的巴西为852万平方公里;排名第六位的澳大利亚为774万平方公里......俄罗斯的狭义领土面积几乎就相当于我国和排名世界第六位的澳大利亚的领土面积之和。在世界七大洲中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多万平方公里,欧洲为1000万平方公里, 大洋洲领土面积为900万平方公里,由此可见俄罗斯的领土面积超过了三大洲的面积。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约四分之三的领土位于亚洲,约四分之一的领土位于欧洲。即使单独计算俄罗斯的亚洲领土也比排名世界第二的加拿大多出近300万平方公里,而全世界陆地领土面积在3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就只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这六个国家。
即使单独计算俄罗斯的欧洲领土也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事实上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领土几乎占据了整个欧洲近一半左右的面积。从经纬度上看:俄罗斯东西横跨东经30°到东经180°,南北纵横北纬50°到80°,从黑海沿岸一直延续到北冰洋。整个俄罗斯国土的东西距离横跨10个时区,也就是说俄罗斯最东点与最西点的时差为9小时,这意味着也许当白令海峡沿岸已是暮色黄昏之时位于欧洲部分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还没吃午饭。从气候带上看:俄罗斯境内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极地气候等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自然也就孕育了适应于不同气候类型的植被带领土面积,事实上俄罗斯国旗上的三种颜色就是代表广袤国土之上三种最为主要的气候带。不过这种单纯以狭义国土面积衡量国家大小的做法已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已使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海洋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是可开拓的新疆土。理论上一旦拥有一个哪怕面积很小的岛屿都能使一个国家至少拥有1500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以及4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面积。专属经济区虽不等同于领海——外国船只可以无害通行,但所属国对专属经济区的资源是享有排他性权利的。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倾向于使用由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三者共同构成的海陆总面积作为衡量国家体量的指标:当今世界海陆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2466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有着1709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的俄罗斯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地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尽管地处高寒纬度地带的俄罗斯海岸线常年封冻,俄罗斯因此缺少天然不冻良港作为出海口,但俄罗斯的领海面积并不小,随着未来北冰洋航线的开通将会使俄罗斯最大的受益者。
事实上这还不是俄罗斯历史上幅员面积最辽阔的时期:沙皇时期的俄罗斯国土面积一度达到过2288万平方公里,连如今美国的阿拉斯加也曾一度被纳入俄国版图,俄罗斯帝国由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陆权帝国。然而俄罗斯如此广袤的领土却并非与生俱来的:俄罗斯国家的前身是偏居东欧平原一隅之地的莫斯科大公国,那时这还只是蒙古金帐汗国的一个附庸国。当莫斯科大公国刚摆脱蒙古人的统治时在其东面是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其西面强大的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和瑞典等国堵住了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其南面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及其藩属克里米亚汗国,其北面则是气候严寒的北极地区。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公元1300年莫斯科大公国的版图面积大约是1.8万平方公里。就是这个身处诸国包围之中的弹丸小国在短短三百年间扩张成为全世界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即使在经历20世纪沙皇俄国的崩溃和苏联的解体后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可以说俄罗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领土扩张速度,那么俄罗斯这种惊人的领土扩张速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我们翻开一张俄罗斯地形图就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俄罗斯领土在地形上惊人的一致性。整个俄罗斯国土呈长方形分布,而在叶尼塞河以西分布着广阔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这是两块缺乏天然地缘阻隔的开阔平原,即使是作为欧亚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脉也并非不可逾越的高峰——尽管乌拉尔山脉蜿蜒长达2000公里,然而其最高点海拔也不过1895米,这一高度甚至还低于我国五岳中的华山和恒山,我们不妨试想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华山、恒山就不是诸侯国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换句话说即使华山这样的天险在数千年前就能克服,显然乌拉尔山脉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地理屏障。正因为缺乏天然的地缘屏障,所以从乌拉尔山脉西麓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东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匈奴人、保加尔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既然乌拉尔山脉在历史上没能阻挡蒙古人西征的铁蹄,那么事实上它也不可能构成俄罗斯自西向东征服西伯利亚的障碍。况且乌拉尔山脉逶迤南下到北纬51度便不再延伸,从而留下了一块伸展到里海的、宽阔平坦的沙漠区缺口。囊括如今大半个俄罗斯的欧亚平原是被一条从黑海伸展至太平洋的天然边界所围绕的,而在这条天然边界内部几乎不存在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这使俄罗斯人能极为方便地一路向东推进到环绕欧亚大平原的天然边界地带。
环绕欧亚大平原的这条天然边界是由连续不断的一系列山脉、沙漠和内海所组成的:它们自西向东分别是高加索山脉、里海、乌斯秋尔特沙漠、咸海、克孜勒库姆沙漠、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山区、天山山脉、蒙古戈壁和向东延伸至太平洋的大兴安岭。围绕欧亚大平原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风和来自印度洋的温暖季风,于是西起波罗的海、东至太平洋的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整体呈现出大致相似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短暂炎热、冬季漫长酷寒。气候的一致性和地形的一致性同样利于俄罗斯向东扩张,因为他们得以在气候环境大体相似的情况下一直稳步推进到太平洋沿岸而不至于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由于俄罗斯地形整体上呈现为平坦的开阔状态,所以俄罗斯的河流普遍又长又宽且没湍流的阻碍。这样的河流在俄罗斯向西伯利亚扩张的早期历史阶段是相当适合作为贸易、殖民的通道的。在乌拉尔山脉以西分布着德涅斯特河、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等主要河流领土面积,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分布着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些交叉纵横的河流及其支流构成了一张穿越欧亚大平原的天然的交通网。这不仅大大便利了俄罗斯人向东推进的军事行动,同样也利于俄罗斯人在当地展开贸易和移民活动,从而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地形和气候上的相似性又催生了土壤和植被的相似性:整个俄罗斯国土分布有四种主要的土壤植被带:沿北冰洋海岸分布的是冻土带,冻土带的南面是森林带,再往南则是草原带和沙漠带。俄罗斯四大主要植被带中最大的森林带宽600至1300英里、长4600英里,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大面积的森林带使向西伯利亚扩张的早期俄罗斯征服者得以在不失去熟悉的保护性覆盖物的情况下穿越整个欧亚大陆。
大约和林则徐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同时代还有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概况的作品就是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在这部书中徐继畬对俄罗斯的领土扩张有这样一番记载:首先他指出俄罗斯是“外徼第一大国。彼所有者多北裔穷荒之土,其东部层水积雪,草不繁,牲不育,不可游牧,故漠北诸部弃而不居,俄人得之,政其皮、矿其利,所谓人弃我取,非力能驱除而据为己有也“。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俄罗斯的国土主要集中在北方高寒地带,工农业水平落后,甚至就连漠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难以在此生活,因此当地只生活着一些最为原始的渔猎采集部落,俄罗斯得以较为容易地征服广袤的领土,然后通过这些地区的皮毛、矿物获取利益。从俄罗斯的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俄罗斯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然而俄罗斯却是一个欧洲国家。这是因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尽管面积相对较小,却集中了俄罗斯绝大部分人口和工业区。相比之下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烟稀少的地区。时至今日占俄罗斯国土面积四分之三左右的西伯利亚地区却只分布着俄罗斯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就是这四分之一的人口还分别属于上百个不同的民族,可想而知每个民族的人口都很少,根本无法和欧洲部分的俄罗斯族相比。当俄罗斯人向西伯利亚扩张时当地的土著民族绝大多数都还处于原始的渔猎采集文明阶段,根本不是已开始使用火绳枪等热兵器的俄罗斯人的对手。
俄罗斯的开阔地形固然利于俄罗斯的征服扩张,然而这样的地形也意味着当俄罗斯遭遇其他国家入侵时其实是无险可守的。俄罗斯克服这种地理缺陷的办法就是通过扩张领土增加战略纵深:1812年5月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结果俄罗斯人凭借自己辽阔的战略纵深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尽管拿破仑攻占了莫斯科,可随着战线的延长就使军队的补给日益困难,俄国人趁机利用自己对天气和地形的熟悉发起反攻。二战中纳粹德国尽管在苏德战争前期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遭到破坏,但仍能凭借辽阔的战略纵深与德军周旋并逐渐将战局扭转。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能在战争初期如入无人之境一般长驱直入呢?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在地理上缺乏天然的地缘屏障,因此难以凭借天险构筑防御工事阻击敌军的深入。然而由于俄罗斯领土极为广袤,所以即使是在缺乏天然屏障的条件下单纯随着距离的增加就使敌军的后勤补给必须承受难以克服的压力。当莫斯科大公国蜗居在东欧平原时就对自己无险可守的地理状态充满了不安全感,随之催生了一种强烈的扩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俄罗斯是用领土扩张带来战略纵深弥补自己缺乏天然地缘屏障这一地理状态上的劣势。当然俄罗斯的地理劣势不只是缺乏地缘屏障,事实上俄罗斯还存在气候严寒、缺乏出海口等地理缺陷,而这些因素也都成为了推动俄罗斯领土扩张的动机。
地处高纬度带的俄罗斯气候严寒,这对工农业生产建设是极为不利的:1954年到1958年期间在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经济政策下政府投入了67亿卢布并动员了数十万志愿者到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开垦了4000万公顷的土地。然而西伯利亚地区尽管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垦荒所实现的粮食增产极为有限,更糟的是垦荒导致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到60年代初随着垦荒区风沙侵蚀的日益严重使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遭到了破坏。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早期扩张阶段人们当然不知道未来会有个叫赫鲁晓夫的人玩这么一出,但当时的人肯定知道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他们的庄稼地里收获有限,所以向南方温暖地带扩张就成为俄罗斯历史的一条主要发展脉络。如果说向南方温暖地带扩张是俄罗斯历史的一大发展脉络,那么俄罗斯历史的另一主题就是获取出海口:和我国康熙皇帝大致同时代的俄国彼得代帝登基时俄罗斯是一个实际上的内陆国家。这时的俄罗斯尽管有着漫长的海岸线,然而这些海岸线均位于北冰洋沿岸,在那个缺乏破冰技术的年代这样的航线利用价值并不大。彼得大帝为俄罗斯制定了争取出海口的既定国策:1695年春彼得大帝亲率3万大军远征土耳其,由于缺乏舰队而失败。1696年彼得大帝在效法西欧创建新式海军后再次出征土耳其,这次他成功征服了亚速夫地区。1700年彼得大帝迫使土耳其以签订和约的形式承认俄国对亚速夫的占领,但黑海海峡的制海权仍掌握在土耳其手中。尽管对土耳其的战争没能实现打通黑海出海口的目标,然而在1700~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中彼得大帝拉拢波兰、丹麦等国战胜了瑞典,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彼得大帝在新占领的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了俄国的新首都圣彼得堡。彼得大帝为俄罗斯奠定了同时想到打开太平洋出海口,向南打通黑海出海口乃至进入印度洋的宏大目标,而后来俄罗斯果然就沿着彼得大帝设定的目标进行扩张。俄罗斯尽管对出海口梦寐以求,但俄罗斯本质上是以陆权扩张的方式获取海权:俄罗斯并不像西欧列强那样走的是海外殖民的路线,而是走的陆上扩张路线。通过向沿海地区扩张而不是越过海洋去打造自己的海外殖民地是俄罗斯和西欧列强扩张方式的一大显著区别:在这种扩张模式下新扩张的地区和本部在地理上始终是毗连的,从而利于俄罗斯强化对新扩张地区的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