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为人了解的另一位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
爱新觉罗·常宁
在清朝,封王的封号是没有贯彻唯一性原则,就是存在很多王号相同的王。我理解是大清皇帝有意为之,目的降低王权的威严,即王号并不为你一家独断,皇帝可以封别人相同的王号。
网上我就遇到一个自称的庄亲王后裔,而且气急败坏地给我说,说我的文章给他换祖宗了,说话非常难听。我怀疑此人开能就是冒牌,先不说他是否懂历史,连人际关系起码尊重也没有,老北京旗人最起码是要讲点礼,我也不欠谁,别管什么来头,没有起码礼貌我是不搭理的。
这里就引申出庄亲王的封号就有两个,一个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和硕庄亲王,第一代是太宗文皇帝第五子硕塞。还有一位就太祖爷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舒尔哈齐,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他为和硕庄亲王。
要说起恭亲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晚清的恭亲王奕訢。实际上,在清朝初期还有一位恭亲王,就是康熙爷的弟弟常宁。只不过,恭亲王奕訢的名气比较大,而恭亲王常宁则不太为人所知。区别就是恭亲王奕訢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而恭亲王常宁则不是铁帽子王,他儿子袭的就是贝勒爵位。
常宁(1657年11月04日—1703年6月7日),清朝宗室大臣,顺治帝第五子,母为庶妃陈氏。他有一个侍妾是吴三桂的孙女,额驸吴应熊的女儿。
一些人说康熙对这个弟弟不好,那是没有根据的事情。
从太祖、太宗开始,清朝的惯例就不是皇子都封王,而要看功绩,有才能有功绩才可以封王。常宁能被封为爵位最高的亲王恭亲王,已经说明了问题。
在《清史稿》中记载着常宁的恭亲王府出现了灾事,康熙在百忙中还是亲自前去探望,说明兄弟情谊还是满深的。
恭亲王常宁的长女被康熙养育在宫中,被封为固伦纯禧公主,也就是康熙朝的大公主。这有点像清末的恭亲王奕訢女儿荣寿公主被慈禧收养宫中,光绪年间公主晋封为荣寿固伦公主,赐乘黄轿和硕恭亲王,赏食公主双俸。所以这些说明康熙对这个弟弟还是不错的。
《清史稿》记载:二十九年,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扎副之。这说明康熙对他委以重任。但常宁有点不争气,常宁打败了噶尔丹军队,但没有穷追不舍,被罚去了3年亲王俸禄。还有一次就是跟随康熙帝去征伐噶尔丹。
估计是因为常宁表现不佳,历史记载常宁只参加了两次对噶尔丹的战争,后来就不让他去了,基本上他在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相对比康熙的哥哥福全不同,历史记载福全的比较多和硕恭亲王,立了很多功劳。清朝不认亲而是认功劳,所以有很多待遇上,常宁自然无法跟福全相比。常宁死后,没有谥号,是可能考虑他无功,没有给美谥。因为他儿子也不争气,所以降封贝勒,后因为“坐纵内监妄行,夺爵”。后改为其他子袭爵。
常宁在去世的时候,康熙皇帝正在外巡行,马上就命令皇子代表自己去参加丧礼,康熙回京后,也亲自到府上悼念。所以从这些历史记载看,康熙并没有是有意亏待这位弟弟。
常宁的恭亲王府邸位于东城区铁狮子胡同(现在的张自忠路),晚清宪政改革的时候,此府收回建陆军部大楼,民国期间成为段祺瑞执政府。旧的恭王府已经不存在,地址大约为今天人大清史研究所院内西半部。
常宁的后裔在晚清还是出了很多重臣,父子两代理藩院尚书嵩森、寿耆,直隶总督庆祺等。说明其家族势力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