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少年派》:老虎、食人岛和狐獴的真相
解读《少年派》隐藏的真相
扬子晚报讯 “评分都飙升到9.1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太精彩了,赶紧去看。”奥斯卡首位华人导演李安的这部最新3D力作,真正达到了“口口相传”的宣传效果,“零差评”也让该片达到了《阿凡达》时的观影盛况,许多影院大排长龙,首周票房轻松“漂”过亿。很多网友被片中的台词“我明白人生也许就是不断放下,然而遗憾的是,我都没有和他们好好道别!”戳中泪点,称此处最为感动。
除了故事,《少年派》还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它的另一个奇幻之处在于,可以有无数种解读方式,李安到底要讲什么,老虎到底代表什么?这仿佛是李安的“宿命”,他每部电影几乎都被解读,同时也证明,他的作品经得起解读。
老虎,究竟是什么?
一是派的兽性与恶。在母亲被厨子杀死后,派释放出了心中的老虎;出于从小的宗教信仰,他对这种兽性与恶感到恐惧,但这种兽性与恶让他延续了生命。原著中有一段未在电影中展现的故事——派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双目失明理查德帕克,此时他的救生船与另一艘救生船相遇,另一艘救生船上的人也在双目失明的濒死状态,但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试图杀死派抢走饼干,但没想到派的船上有只老虎,正是理查德-帕克杀死了来人。数天后,派重见光明,发现对方只剩下头骨。
二是派的另一个自我化身,他幻想出来的恐怖密友,在心灵里陪他度过孤独与绝望。原著里有这样的自白:“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有时我因为理查德-帕克的存在而高兴,我心中的一部分不想让理查德-帕克死去,因为如果他死了,那么我就会独自在绝望中生存。而绝望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敌人。如果我还有一丝生存的愿望,那么我要感谢理查德-帕克,是他让我没有时间多想我的家人和我悲惨的境遇,是他强迫我继续生存,我因此而憎恨他。但是同时,我也因此而感谢他。我至今仍然感激他。事实很简单:如果没有理查德-帕克,那么我今天也就不会活着给你讲我的故事。”
三是恐惧与绝望本身。派的漂流过程就是成人与找到自我的过程,驯服老虎的过程,就是战胜恐惧与绝望的过程。
食人岛与狐獴的真相?
食人岛隐喻了印度教的教义,是毗湿奴(印度三大神之一)的化身,万事万物不过他的梦境。不少人据此认为,岛屿只是少年派虚弱晕厥后的梦。梦境是欲望的满足和记忆无序的重构,此外没有任何意义。而“邪恶”的说法认为,食人岛是躺着的女人形状,或者说就是“妈妈”,派从这里获得生命的补给——他痛快地吃了和他同船的人的肉,在享受生理的基本需求后,牙齿提醒他不能在这种欲望中长期呆下去,要继续前进。
有趣的是狐獴。这种动物并不生长在水面,它们在真实世界里生活在沙漠里,住在地穴里。当理查德-帕克追逐它们同类时,其他的狐獴围观且显得冷漠,有网友认为这寓意人类。也有人认为,它们张惶的神态,是隐喻派心中的负面情绪和不安。与上面认为从“妈妈”处获得补给相对应的“邪恶”说法是:狐獴是腐肉上滋生的蛆。
不可避免的问题:李安想表达什么?
主流说法一:你选择相信什么,就是什么
第一个故事是东方体系神秘灵感主义的,不可思议的事件和(或)象征化(寓意)地表达。第二个故事是西方体系理性主义的,经得起逻辑与经验的验证。电影中,故事的讲述者派并没有问作者,你觉得哪个故事是真的,而是问,你更喜欢哪一个?我们是不是也要注意到这个细节:不用去问哪一个故事是真的,而是问自己,更喜欢哪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作家选择相信第一个时,派说“你选择跟上帝站在一起”,也是为什么作家看见派有妻有女有子后,认为这是一个“幸福结局”。这也是李安对媒体说的话:故事讲出来,故事就是你的了。
主流说法二:确实看见信仰的力量
这种说法认为,因为有信仰的支撑理查德帕克,派能独自度过漫长漂流的227天。而当他经历过这一切苦难后,还能回到正常生活中,选择与宗教、家庭为伴,并且放走心中这种猛虎,也是有信仰的缘故。与之相对是利己主义的哲学:当为了自己的利益,犯了错却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后,会为之窃喜并不断降低底线,直至滑向深渊不可回头。
主流说法三:冷酷的李安与赤裸裸的人性
也有人认为李安此片将人性揭示得畅快淋漓。老虎是人心中的兽性,宗教是人心中的理性,活下去的本能兽性,让生命在漂流中得以延续,因此当理查德-帕克离开时,派既惆怅又痛苦,这才是真正的人之常情。可以想象,经历过这一切的派,需要多努力才能编出这样一个绚丽奇幻的故事骗自己,好让自己站在上帝一边继续活下去。
非主流说法:或许,真相是派在找自己
这种说法认为,故事一与故事二都是骗人的,真实的故事,就是平淡无奇的孤独漂流。其野心在于引导观众思考,人靠什么活下来。老虎是派内心世界的另一个自己,他与老虎的博弈,就是与自己内心的博弈。每次搏斗,事实上是他自己选择继续活下去还是死。最终他将老虎抱在怀中,他不再需要与自己抗争。人生与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相处的。
搜狐视频热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