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科学保护 赋能生态
神农架金丝猴。
神农架原始森林。
神农架红腹锦鸡。
阅读提要
3月,春风拂面,生机勃勃。在华中屋脊神农架,从集镇到郊区,从荒山到林场,干部群众挥锹抡镐,种下棵棵冷杉、珙桐等苗木,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增添底色。
2016年,作为我省的“独苗”,神农架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今年以来神农架林区,神农架先后邀请5批3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对神农架保护成效进行评估,对下一步保护发展提出建议。
“努力把神农架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范例、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湖北模式。”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根据专家建议,分区分类实施严格保护措施,持续提升科学保护能力,不断健全保护监测与管理体系,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
金丝猴研究获科技进步奖
3月13日,天蒙蒙亮,吴锋和两名同事简单洗漱后就往“猴山”赶去。
“有几只母猴快要临产了,我们得盯紧点。”吴锋说,每年3至5月是金丝猴的产崽期,这段时间他们要密切观察。
吴锋是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负责人,已在基地工作了18年。金丝猴日出而行、日落而息,科研人员起得比猴早、睡得比猴晚。
金丝猴的矛盾纷争、幼猴出生、“家长”更替……吴锋和同事们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记在纸上,形成分析报告。
神农架与中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围绕金丝猴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展开研究,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颁布地方和行业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神农架川金丝猴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22年,神农架在木鱼镇千家坪建成湖北省首个25公顷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在“大样地”内,科研人员为每棵植物挂上身份名牌,记录它们的生长。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介绍,“大样地”还将致力于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土壤等方面监测,并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生长态势对引起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神农架林区,为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生态保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敬元介绍,近年来,神农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计划等10余项,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40余所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全面迈向高水平保护阶段。
繁育珍稀濒危植物60多种
进入3月,神农架木鱼镇老君山村格外热闹,每天前来运输苗木的货车络绎不绝。
“今年已采运1万余株,全部免费分配给社区群众种植。”神农架国家公园老君山管理处负责人荣先仿说。
老君山村背靠海拔2900多米的老君山,村内有苗圃600多亩,种植珙桐、冷杉等苗木10万余株,是神农架最大的珍稀苗木种植基地。
“神农架有150多种珍稀植物,其中部分特有树种数量十分稀少,比如洪平杏,已发现的野生树株只有10多棵。”荣先仿说,“保护繁育这些树种,责任重大。”
神农架建立村民采种、实验室繁育、基地培育、全区种植的珍稀树种保护模式,并出台国有、国营苗圃基地免费向林区内供应树苗政策。
走进神农架国家公园官门山实验室,组培室的柜架上层层摆放着茶杯大小的玻璃瓶。
“别小看它们,每个瓶子里都培育着一个珍稀生命。”实验室负责人姜治国介绍,玻璃瓶里大部分是特制的营养液,投放珍稀树种的种胚、叶子、幼芽等组织结构,运用组培技术繁育珍稀树种。
实验室外有一块几百平方米的幼苗哺育基地。姜治国说,幼苗在实验室繁育成功后,迁至哺育基地适应性种植两至三年,之后才会移至苗圃基地。
“就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它们。”姜治国介绍,10多年来,神农架通过插条、播种、组培等繁育技术,成功繁育各类珍稀濒危树种60多种,让这些大自然的馈赠远离灭绝的危险。
丰富自然科普旅游产品
“金丝猴不吃鸡腿,爱吃花生和香蕉。”3月8日,游客周雪阳在神农架小龙潭金丝猴科普馆的互动游戏设备前,玩得不亦乐乎。
她站在人像感应区,模拟为游戏里的金丝猴,时而举起左手,让“金丝猴”吃到掉落的苹果,时而举起右手,避开掉落的鸡腿。
“一只‘贪吃猴’能让大家在游戏中了解金丝猴,更懂得关爱金丝猴。”讲解员说,4个展项里,最受欢迎的就是互动游戏。
神农架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700万人次。神农架加大生态科普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小龙潭金丝猴科普馆、官门山地质科普体验馆、大九湖湿地馆等科普场馆,引入AR、VR等互动体验游戏,寓教于乐。
神农顶、官门山、神农坛等景区在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内,为了适应生态承载量,神农架出台游客限流措施,分别对每个景区日接待游客量给予数量限制。去年,神农架先后5次启动限流措施。
“生态是神农架最大优势,生态旅游能感染更多人重视生态保护。”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守东说,神农架将重点做优生态旅游产品,打造以遗产价值展示为主的自然科普游,讲好“神农架野人”故事,策划观鸟、观星、观兽、观虫、观云等深度自然体验活动,建成国家级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基地。
神农架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重要湿地的分布区。近年来,神农架加大“景区东移”建设步伐,在松柏镇、阳日镇分别规划和开工建设了太阳山、送郎山、神农天池等景区景点。
“丰富自然科普旅游产品和‘景区东移’两手抓,既为保护区减负,更让世界自然遗产绽放异彩。”张守东说。
让群众享受生态红利
3月12日,阳光明媚。大九湖镇黄柏阡村村民候进波忙着给药材施肥、松土。
“去年长得还可以,后续管理跟上,收入大概有八九十万。”候进波指着身前大片药材基地高兴地说。
候进波是享受神农架国家公园“一村一品”产业奖扶政策的农户之一。去年,他以“农户+合作社”模式,种植药材100多亩。
神农架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农民有林不能伐、有猎不能狩,如何增收致富?
神农架国家公园在辖区内5个乡镇及三个重点帮扶村开展社区共建,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补偿、乡村振兴等工作,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神农架制定乡村振兴“一村一品”产业奖扶政策,提供生态巡护员岗位,让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中受益。
“嫂子,你在山上种菜可不能砍树,要注意防火。”最近天晴少雨,老君山村居民谢兴兵每天都在村里转一趟,挨家挨户宣传生态保护理念。
谢兴兵是生态护林员。“每年工资4800元,主要负责巡山和入户宣传。”谢兴兵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巡山发现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野猪、野鸡、黄麂经常见,野猪有时还跑到村里。”
2018年以来,神农架有各类生态巡护员、护林员3000多名,群众从事农业生产同时,成为“生态卫士”。
神农架还免费为全区耕地购买“兽灾险”,凡野生动物破坏田地、庄稼的即可获得保险理赔。几年来,神农架共支付保费近千万元,赔付农户损失1200余万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杜华 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