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
每天往返于一个大城市和一个小城市之间,总会对沿途形形色色的风景和建筑物有些可有可无的感触。大城市之大,在于其蔓延周遭的影响力和徜徉其中的迷茫感;而小城市之小,则在于它的谨小慎微和亦步亦趋。这个大城市,它叫沈阳,而这个小城市,它叫抚顺。
我生活在抚顺,而又工作在沈阳。
小城市特有的琐碎和按部就班让我觉得它最适合于生活,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这里没有大城市那种紧张的节奏感和让人丢失于其中的茫然感,却同样保留了一座城市特有的熙攘和喧嚣。但小城市的那种局限甚至是局促的感觉又给人一种不安感,它甚至限制了你的心态,让你会觉得它今后再也不会变化出另外一个样子出来,直到最后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都在你的印象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很久都无法褪色,不管是在印象中小城市,还是在这个城市中。偶尔翻看小时候在这座城市中留下的照片,我都会很快联想到它现在所对应的地方。这些建筑的形态、特色乃至性格到了今天都没有改变,那种墨守陈规的建设甚至让你误以为时间已经在这里搁浅,以至于在你恍惚间,这座城市已经耽搁了你太多的时光,最后让你在享受着不紧不慢的安逸生活的同时感叹岁月的流逝。
沈阳,是一个十分大气的城市。当然,这种大气不同于北京或者上海,也不同于神户或是札幌。它大大咧咧地霸占着东北平原的一处,肆无忌惮地向四周蔓延着,假使你开着车沿着这座城市的一条主干道一直走下去,你都无法揣摩出它到底还要延伸多久,直到前方蓦地出现一座山丘,城市才就此打住。在它的四周,你随处可见新鲜的建筑,一簇簇,一群群,它们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却又互相配合着,将这一方陌生的土地打上沈阳的烙印,使得这座名为沈阳的城市在你不经意间又壮大了许多。这条马路,它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即使迷失了方向,你也不会担心它会将你带去一个不知所云的地方。因为就在不远处,也许你就会发现一辆孤零零的公交蹒跚在那里,它会时刻提醒着你,在前方的前方,还有一个属于沈阳的地名。
翻开沈阳的地图,你会发现它紧紧攀附在浑河的北岸,呈扇形向前方蔓延着。而它发展的中心,却是在故宫那里。现在的沈阳城区,除了规划出来的铁西之外,恐怕你只能在故宫那里找到横平竖直的马路了。每次看着沈阳的地图,你都不难揣摩出这座城市发展的轨迹。它没有什么规划,也没有什么心计,全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点一点地扩充着他的范围。因而,从这里放射出去的每条马路,都会曲折着向前摸索,小心翼翼地绕过临街的每一座建筑,虚心地隔开一家与一家的院墙。你甚至会在某个突兀的转弯处发现当年生活在这里的大户的痕迹,正是他们才如此决绝的改变了这条马路的走向。而时隔上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所有的现代交通工具也不得不循此规则绕着看似多余的弯路,同时却很少有人联想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改变了这条马路走向的百姓们。
而正是这种特有的蜿蜒的马路,才使得今天的沈阳更错落起来。在道路两旁林立的高楼正是由于马路迂回地前进,才不小心地与马路另一侧的高楼交错起来,从此顿时此起彼伏,鳞次栉比,随着这条马路向两端的延伸相映成趣。行走于其中的人们,也不觉有了那样的迷失感,甚至是惆怅感。初到沈阳的我,正是拜沈阳的马路的福,在坐公交的时候才发现,公交车的某个出其不意地转弯竟会把我从一个极陌生的地方带到一个极熟悉的地方。不识沈阳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城中吧。
与沈阳不同的是,抚顺的发展就没那么大气了。它是一座河谷中的小城,沿着浑河以及它两旁的平地小心翼翼地蔓延着,即使在沈抚同城的今天,它的发展也与沈阳若即若离,使得两座城市之间的地方看起来既有着现代城市的雏形,同时又带有着那种诗人悲秋般地荒凉。一座座楼房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正在建设的状态,而楼房四周的耕地早已变成了荒地,随时恭候着即将到来的城市。
抚顺不像沈阳那样几乎每一条道路都是弯曲的。它却是在当初就被极好地规划了的,每一条马路都那么的笔直,那么的有目的性。抚顺真正的城市化发展小城市,要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时期。那个时候,日本人为了开采抚顺的煤矿,也就顺便建设了抚顺。因而,当你摊开今天的抚顺地图的时候,你会发现,在老城区,它被明确地规划着,在平原地区,每一条马路都直来直去,从不绕弯;而在紧邻平原的那座丘陵上,则是一种外沿呈五边形,内里的道路呈环形扩散的布局。这种严谨、紧凑的设计离不开当年的那次战争。而那次的战争,也给了抚顺这座城市一个极其深刻,难以抹去的印记。仔细端详抚顺地图,它会若隐若现地向你显现出两个汉字。丘陵的那几条环形的马路会让你想到“日”字,而在平原的那几条直来直去的马路,则出现了一个“本”字。今天的抚顺人已经对这个印记熟视无睹了,甚至对山上的那座五边形布局的城区也没有了印象。但且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慢慢回想,他们最后都不会否定这种特色的布局。
正是这种布局,我们才会理所应当地在抚顺的城区内随处可以发现当年的日本建筑。如果现在还是十年前,那么这种建筑更是随处可见。曾经,山上的那座五边形的城,是日本人的居住区。因而,那里的日本建筑更多,也更精致。乃至我去了日本之后,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两座城市的建筑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也让我了解了日式建筑内部的结构。当然,我说的是十年前的抚顺。今天的抚顺,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日本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今天在中国随处可见的,风格不伦不类的小区。不过道路的格局还在,从空中俯视,我们还是能发现这座五边形的城,它就静静地卧在这座山冈上,睥睨这座城市的变迁。
今天的抚顺,已经失掉了太多古旧的风格,但又保留了太多它曾经的特色。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会使他们联想到它十年前的样子,甚至是屹立在这里的上一座建筑的样子。抚顺的发展不像当年沈阳那么力不从心。当代的科技文化对抚顺的影响就像是虫子对一片叶子的影响,不断地蚕食,然后再不断地重塑。但这种重塑的过程又显得那么的匆忙,以至于这座城市再没有了想象力,从此变得按部就班,变得墨守陈规。
也许,小城市最后都难免落入这种规律之中。抚顺注定会是一座小城市,因为河谷两岸连绵不断的丘陵限制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使它注定不能像旁边的沈阳那样肆无忌惮地扩张。它只能沿着河谷,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试探着脚下的每一寸陌生的土地,然后建起一座毫无特色的建筑,这座建筑注定会埋没在抚顺未来的发展里,注定会埋没在这片注定会被开发的土地上将来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注定会埋没在将来这片鳞次栉比的同样毫无特色的高楼中。但毕竟,抚顺的发展又迈出了一步,它又客客气气地占有了这寸陌生的土地,并不失时机地远望着沈阳,试图将沈抚的同城化又推进了一步,并继续保持着与沈阳的若即若离的关系。
抚顺这座小城市的发展就是这么的矛盾,有时候甚至又透着一种惶恐。抚顺有一条条对我来说陌生而又神秘的马路,它们存在于或许并不应该存在的地方,但正由于它的存在,必然会将行走在那上面的人们引向一个对我来说绝对陌生的地方。前几年,在抚顺开始大规模翻修马路的时候,就翻修了一条对我来说神秘的马路。其实,它并不神秘,因为我早就知道了它通向哪里,甚至我徒步穿越这条马路的次数已经数不胜数。但它为什么会留给我神秘的感觉呢?大概是在印象中矗立于马路两旁的参天大树。抚顺有很多这样的参天大树屹立于道路的两旁,它们大多是杨树,而且绝对能见证这座城市的历史。经常听家里的长辈们说,他们小时候,这里的大树就已经很高很高了。是的,他们很古老。那条神秘的马路曾经就有着这样古老的杨树作伴。
但今天,这条马路已经不再神秘了。因为每次我路过这条马路的路口,都只能看到路两旁无精打采的几棵小树。我甚至一点都不好奇这些都是什么树,因为它们看起来都太羸弱了,在这个年月,它们无一不在东北冬季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我甚至担心它们挺不过第二年的开春。就这样,抚顺历经几十年历史营造出的氛围就被毁了,毁于那几棵参天老树的消失,毁于取代它们的那几棵如筷子般羸弱的小树。
这几年,抚顺被这样翻修过的马路太多了,但依然还有一条马路在今天建设的浪潮中被无意遗留了下来。它对我来说同样很神秘,因为从前我从来没走过这条马路,直到几个月前。这条路从抚顺城区的边沿出发,通向一个极陌生的方向,同样,这也是一条被人遗忘了的马路,在它的两旁早已没有了住宅。就在几个月前我浏览这条马路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遗忘这条马路的不只是抚顺,还有时间。在它的深处,居然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那种古朴、带有历史沉香的建筑静静地立在那里,几乎看不出时间雕刻的痕迹,只有人们久疏到访的失落萦绕在那里。那次的出行恍然间给了我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在抚顺慌乱不跌的发展中居然还遗留了这样的一隅,确实非常有意思。
其实,有这样一隅的不只是像抚顺这样的小城市,沈阳这种建设起来同样力不从心的大城市也会留下这样的角落,甚至更多。从沈阳市中心乘坐一辆公交车出发,运气好的话,走不了多远,当车蓦地转过一个弯之后,你也会发现这样的一隅。在这座光鲜亮丽的城市的里面,也会有许多破落的地方。低矮破旧的平房早已没人居住,几排残垣断壁歪七扭八地立在那里,也许已经等不到大城市的现代化步伐的触碰就会在某一时刻猝然坍塌。这种颓敝的破败更会让人感叹今天生活步伐的紧凑和飞快,当时间还来不及给一些角落带去岁月的痕迹的时候,我们便已忘却了这里,任由这里自生自灭,冷艳看着这座庞大的城市恣意地发展。
也许,这就是大城市的心态。它更注重规模,更注重外在的表现力,但对其内在却又显得那么的力不从心。沈阳是一个缺少规划的城市,一切都那么的不守规则,让你一不小心就迷失了方向。而抚顺,也有它小城市的心态。它的心态在于那种谨小慎微,那种彷徨失落,在于那种斤斤计较。抚顺与沈阳的距离并不遥远,连接这两座城市的城际公交车所行驶的距离实际上比一条大城市里最长的公交线路也长不了多少。比如从北京的房山到天安门,或者从大连的市中心到旅顺口。但在抚顺这里,这条城际客车的线路却就那么的非同一般,甚至连票价都变得那么的不同于普通的公交车。其实,它并没有走多远,如果把这条线路截取下来并盘绕在一座大城市里,你会发现它显得那么的恰如其分,一点都不与众不同。然而,对于抚顺这样的小城市来说,这条线路就显得太长太长了,长到不可思议,长到触目惊心。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当你初次行走在一条陌生的路途上时,你会发现它是那么的漫长,两旁的风景是那么的有趣。但如果你每天都要在这条路途上走个来回,时间一长,这条路就显得那么的枯燥无趣,你甚至会希望司机能在某条陌生的转弯处绕个远,让陌生的风景见缝插针地出现在你这段不得不走的旅途中。是的,今天的我就不得不来往与沈阳和抚顺这两座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
也许,人生正如旅途一样,而人生的发展和规划也正如城市一样。有些人像沈阳,缺少规划却又磅礴大气,外表华丽但又内里颓败;有些人像抚顺,规划细致却又谨小慎微,建筑精致却又缺少特色。如果对比起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城市发展的轨迹与人生又是那么的相像。每一座城市都有每一座城市的性格,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或多或少的都有着相似的心态。甚至就连我住过的日本的北九州,那里的日本人也有着与城市相似的心态,而这样的心态的确与住在北海道札幌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也许,当我们多停下来细细品味我们所在的城市,发掘这个城市里的每一处细节,寻找自己童年里所要寻找的每一个目的地,我们或许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早已融入到了这座城市,而这座城市,也早已融入进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