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赵雍为何谥号为“武灵”?

2020-10-19综合620

少年英主挽狂澜,胡服骑射展雄风,一着不慎沙丘变,千载余恨空悠悠。

——自赋诗一首

在战国中后期的历史中,赵国是一个重量级的国家,它武功显赫,独自对抗强秦几乎也不落下风。阏与之战大败秦军,长平之战,力抗秦军主力,使秦军消耗过半,邯郸之战,连同楚国,魏国大败秦军,在秦准备灭赵时,还大败秦国,打的秦国将领逃亡他国。

然而,这个时候,人们应该不会忘记,在阏与之战八十多年以前,赵国曾经是魏国的小弟,还被魏国打的连邯郸都丢了。而带领赵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崛起的,就是赵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武灵王——赵雍了。

赵雍,战国时代赵国第六代国君。谥号武灵。

在中国先秦到两汉时代,谥号为两个字的不少,比如秦昭襄王,秦庄襄王,汉孝文皇帝,汉孝景皇帝等等。但是一般都是溢美之词。而“武灵”这两个字是什么含义呢?根据《逸周书·谥法解》:

克定祸乱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不勤成名曰灵。乱而不损曰灵。

总之,“武”指的是武功显赫。这是一个褒义词。而“灵”则是昏暗,乱政的代名词。

那么,赵武灵王为何会有如此一个褒贬兼有的谥号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武灵王的“武”。

一、稳定局势。

武灵王是赵肃侯的儿子。赵肃侯的一生,南征北战,使得赵国逐渐强大起来。但也因此让很多国家眼红。

公元前325年,赵肃侯去世。秦、齐、魏、楚、燕和中山六国国各发兵1万前往赵国,表面上参加吊唁,实际上图谋不轨。赵国,到了生死存亡时刻。

在这个危急关头,赵武灵王迅速进行全国总动员,命令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联合韩国和宋国,牵制秦国,魏国和齐国,贿赂越王无疆,娄烦王。使得燕国,楚国注意力被转移到越国和娄烦去了。

接着, 赵武灵王勒令参加各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国境,否则视为侵略。只许五国使者携带各国国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赵国负责接待的大臣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五国见状,打消了占赵国便宜的念头。

在赵武灵王和肥义的领导下,赵国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二、胡服骑射强赵国

在赵国的西边,有强大的秦国,赵国的东边,是强大的齐国,赵国的南边,是曾经强大的韩魏两国,赵国的北边,是日渐强盛的游牧民族匈奴和娄烦。赵国的中心地带,还有一个国中之国中山国。赵国的战略环境可谓相当不利。

在战国这个大舞台上,赵国想要摆脱这样一种不利局面,必须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改革。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作战,武灵王对游牧民族的战法相当熟悉。对他们的强大的骑兵作战能力感到震撼。

于是,赵武灵王在全赵国开展“穿胡服,学习胡人在骑射”的改革。简称“胡服骑射”。

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赵武灵王还亲自穿起胡服,并且在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用箭将门楼上的枕木射穿,并严厉地说:“有谁胆敢再说阻挠变法的话,我的箭就穿过他的胸膛”!可见其坚定的决心。

改革,使得赵国从一个落后挨打的国家一跃成为一个军力强大的国家。为赵武灵王的四处征战奠定雄厚的军力基础。

三、征服中山国

大家看看赵国的地图,中山国就像一把匕首,插入赵国的心脏。只要赵国不拔除,随时都有可能造成“心脏病”。

胡服骑射的次年,赵国就对中山国发起进攻。占领中山国的很多地方。

接着,在赵武灵王二十一年,二十三年,二十六年多次进攻中山国,在赵惠文王四年,赵国彻底灭亡中山国,解决掉了最大的心头之患。

四、拓地千里

与其父亲赵肃侯专注于中原的事务不同,赵武灵王知道中原是块难啃的骨头,于是把目光转向北方。在与游牧民族作战过程中,赵武灵王获得多次大胜,还趁着秦国与他国交战,无暇顾及的时机,占领河套地区。收服了娄烦。

五、助燕驱齐,助秦登基。

正在赵武灵王在赵国励精图治之时,赵国的邻居,燕国发生内乱。齐军以帮助燕国平定内乱为由,入侵并灭了燕国。

作为老邻居,赵国当然不愿意燕国灭亡,齐国做大,更何况燕国还有一个公子职在赵国做人质。赵武灵王想拥立公子职登上王位,以此加强在燕国的影响力。

所以,在公元前312年,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赵秦两国派遣大军进入燕国,齐军败走,燕国复国。公子职登基,成了有名的燕昭王。燕国开始逐渐稳定并强盛起来。

但是,过了不久,秦国又乱了。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武王登基。秦武王在位三年。因为举鼎绝膑而亡。秦国国内暗潮涌动。

这时候,赵武灵王趁机拥立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登上秦国王位。过了一把干涉秦国内政的瘾。使得秦赵两国之间多年没有互相征伐。睦邻友好。

这五点,使得赵武灵王完全配得上一个“武”字。但是由于他晚年干了一件蠢事,不仅坑了他自己,也使得赵国差点被一分为二,更是使得自己命丧沙丘。因而,这个“武”的美称后面又加了一个“灵”的恶谥。

乱而不损是为“灵”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导致赵国乱起来了?

赵武灵王对外是一位杰出的君主,对内,是一位痴情的好丈夫,好父亲。

但是,这个好丈夫,好父亲也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很美好的梦。

赵武灵王也不例外。

很多个晚上,赵武灵王都梦见一位美丽的少女。赵武灵王就跟身边的大臣说了。大臣吴广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女儿孟嬴。于是把孟嬴献给了赵武灵王。(填哥觉得这赵武灵王应该是垂涎孟嬴已经很久了,故意在吴广面前说自己有一个梦的)。

赵武灵王对孟嬴也不错。没过多久,孟嬴就为赵武灵王生下儿子赵何。但是孟嬴在赵何小的时候就死了。也许是对孟嬴太过思念,也许对赵何太过疼爱。赵武灵王废长立幼,放弃公子章,直接立赵何为王。

不是立为储君,而是直接立为王了。赵武灵王直接退居幕后了。当年,赵何十岁。赵武灵王四十一岁。正值壮年时期。

但是,赵武灵王见到公子章向弟弟跪拜的时候,又觉得不爽,心想,干脆把赵国一分为二,兄弟两个人一人一半好了。这可真的是脑袋进水了啊。好在有很多的有识之士劝说,武灵王放弃这样的想法。

但是公子章本来就心存不满。这一下子,知道父王向着自己。更是觉得无所顾忌了。所以,暗中做好兵变的准备。当然,一些明眼人早就看出形势不对,早就做好了镇压叛乱的准备。

而这个时候,赵武灵王又为公子章讨要代地。想要赵王何封他为代王。被肥义和赵王给拒绝了。武灵王心里郁闷,才过了几年,怎么我说的话就没有屁用了?如此下去还了得?

于是,他心生一计,就是让赵王何与公子章火拼,自己从中调停。自赵武灵王也真是利欲熏心了,为了自己,竟然想让两个儿子自相残杀,让赵国陷入战火了。

所以,赵武灵王把讨封地不成的消息告诉了公子章。公子章勃然大怒,又想着有父王的支持。所以就在沙丘宫起兵叛乱。杀死肥义。

沙丘政变

公子章与赵王何的卫队展开激战。就在这时,奉命前来勤王的公子成和李兌赶到,公子章败退。逃往赵武灵王居住的行宫,公子成和李兌率领军队包围沙丘行宫。将公子章杀死。之后,他们两个又商量,如果让武灵王逃脱的话,他必定秋后算账。所以,军队仍然团团包围沙丘行宫。其他的人都离开了赵武灵王。就武灵王走不了(要杀的就是他,还能让他跑吗)。

沙丘宫被包围了整整三个月,滴水不进。武灵王把鸟窝都给掏遍了。最终,被活活饿死了。而这个时候,公子成才撤了包围,“告诉”了赵惠文王。在这三个月中没有什么动静的赵惠文王来到了沙丘宫,“痛哭”了一场。

赵武灵王的做作,把自己给弄死了。还差点让赵国陷入内战。给个谥号“灵”,能很好说明其后期的胡作非为。

赵雍,一代雄主,引领赵国崛起,前半生让赵国走向强大,后半生利令智昏,差点使得赵国陷入分裂,给他谥号“武灵”恰恰是他的矛盾的一生的写照。

相关文章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国?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阳举办了一场举大鼎比赛,结果出了意外事故,秦武王为了彰显武力,结果举大鼎的时候被大鼎给砸死了。 秦武王这一年才23岁,连个儿子都没留下,就这么嗝儿屁了。结果导致了秦惠文王的那些庶出的孩子们,蠢蠢欲动,打算夺取王位。 秦惠文后只有秦武王这么一个儿子,但是她也不甘寂寞,为了保住...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代名将廉颇为何晚年凄凉?

廉颇晚景凄凉可能与他的老矣有关,他是古代罕见的长寿名将,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亲战诸国,为保卫赵国和开疆立下汗马功劳,说起战国,难以避开廉颇,他是战国四名将之一,功勋卓著,威望国内无双,在特定时期,这倒成了累赘,廉颇被疏远,是在赵悼襄王上位时,君弱臣强,最易为君主忌惮,碰不到够贤明的君主难有好下场。就在...

秦昭襄王如果能多活几年,能统一六国吗?

统一不了。 因为昭襄王在位晚年,秦军曾有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溃败。这导致秦国当时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恢复国力。 当时的具体是这样的。 公元前259年,赵国因长平惨败,短时间内无力再组织军队抵御秦军。因而白起便极力建议昭襄王,趁机攻赵,不要给赵国喘息之机。争取一战灭赵! 赵国打不过,赵王便与韩王联...

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在两军僵持几个月后,赵王对廉颇前期接连战败,而后又坚守不出,有很大的怨恨。决定换掉廉颇,以赵括为赵军主将。 赵括到任后,改变廉颇的防守策略,主动进攻秦军,不幸中了白起的诱敌深入之计。赵军粮草被断,主帅赵括被秦军团团围困。最后赵括战死,赵军向白起投降,四十五万人被杀,...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原文及翻译,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原文及翻译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提要】 张仪对赵王游说连横时,苏秦已去世,不仅张仪没有了他的最大政敌和障碍,而且合纵联盟的灵魂和维系支柱消亡了。加上具有同样杰出口才的张仪的游说和外交工作,各国国君纷纷改弦更张了。 【原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