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对于帝国制度的贡献是什么?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学的作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官方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
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构建"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新思想体系,他的思想是西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出适合中国历史的官方哲学,对巩固汉代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秦灭亡后,诸子百家学派非常活跃。汉初近六七十年,以"清静无为"为特点的黄老之说盛行全国,汉初统治者希望以黄老的"无为"和"好静"作为手段,收到"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老之说到了汉武帝时代,给诸侯和富贾豪强以扩张势力为非作歹提供了机会,加剧社会两极分化,激化阶级矛盾,已不适应统治阶级要求了。而博大精深的儒学理论正好迎合了汉武帝这种需求。儒学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观和道德观,以及具有包含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伦理等内容丰富的特点,使得这一学说被统治阶级全面利用,这一学说在和平时代控制人民更具有适应性。
当然,英明的汉武帝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极端主张并未完全实施,而是在保证儒学的官方学术、政治主导思想的前提下,在学术、思想领域走的是"悉延百端之学"。也就是说汉武帝没有排斥百家,但不管怎样,儒家学说自此成为统治者的正统官方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终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