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毅夫团队为吉林开出的“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振兴药方?
林毅夫的报告一出,学界几乎是众人批评的局面。前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都撰文反对林毅夫所提出的吉林应率先弥补轻工业短板的政策建议。
不过,林毅夫的江湖地位,是有来源的,有其历史根源。上世纪1994年,林毅夫在主题演讲里就预测了中国在未来20年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他给出的理由是当时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日本和四小龙等几个经济体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而这些国家在随后的20多年保持了每年8-10%的高速经济增长。时间飞逝,林毅夫的预言成真,中国从1979年到2014年维持了35年平均每年9.3%的经济增长率。
另外,从话语上看,林毅夫讲的是有为政府,即政府要积极制定政策,相比之下,张维迎说的是政府要少做,避免干预市场。而对政府来说,前者意味着权力和预算,后者意味着自我削权。你说政府会请谁去做这个报告?
至于政策是否可行,我个人觉得不行,轻工业更直面市场,需要企业家才能,而这是国企占比例大,国企文化浓厚的东三省搞不好的。当初广东、深圳以小作坊的形式围剿集体所有制企业(因为轻工业,很多小一点规模的厂,即使集体企业)。这个历史其实并不远,怎么就忘记了呢?
当然,这注定没有标准答案。经济活动是复杂的,充满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经济系统是一个混沌系统,微小的输入量变化会对系统产生巨大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经济系统是不可预测的。不可预测,自然就无法确定什么产业政策才是最好的,一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争论必然持续。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产权、法治、契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政府对产业政策是积极的,对这些方面,则未必那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