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垃圾分类很火热,那垃圾分类用什么去装,这会不会让垃圾袋的消耗率以几倍增加呢?
最近这些天,上海市民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可真忙坏了。
按规定,从7月1日开始,上海开始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其中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种,分类不当或将受到处罚。
论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上海市民在全国是当仁不让,选择上海作为试点毫无问题,但因为事情还是有些仓促,并且分类有些疑问。
目前,网上吐槽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分类不清,尤其后面三种,经常出现混淆;
二是垃圾投放规定时间,很多人上班早出晚归,搞到没法丢垃圾;
三是新规定下,垃圾箱、垃圾点都需要重新投入,并且需要大量人力进行监督;
四是居民对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后,垃圾车装运等后续工作是否合乎规定,也有人表示疑问。
对居民来说,真正的垃圾大头其实是厨余垃圾,包括菜叶水果食品之类,也就是四个分类里的湿垃圾。简单说,湿垃圾就是经过粉碎发酵后可以做基肥、不会污染环境的那种,这是区分它的最主要标准。目前的干、湿垃圾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存在混淆,由此造成了很多混乱。
值得重点一提的是,厨余垃圾或说湿垃圾不应该使用普通塑料袋,而应该使用可降解的专门垃圾袋,以便于直接进行处理,否则塑料垃圾袋混进去再拆出来,一则恶臭难闻、极不卫生,同时也造成劳动的浪费。
窃以为,在推行垃圾分裂的开始阶段,有关部门应向居民免费提供这种专门的可降解的无害垃圾袋,等到习惯形成后,再由居民自行购买。这种做法,虽然开始成本较高,但比之用普通塑料袋,是十分必要的,居民也应该对此买单。
此外,对于目前一些将湿垃圾厨余垃圾粉碎后流入下水道的做法,恐怕会带来严重的后患,弄不好下水道堵塞、化粪池爆仓,这个需要有关部门立刻调研并拿出意见方案,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处理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