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薛仁贵,驰骋战场四十年,唯一一次失败的战役?来龙去脉如何?
题目中指的应该是著名的大非川战役。此战的背景是公元670年4月以来,吐蕃在西域地区发起大规模攻势,连拔包括龟兹拨换城在内的十八州,唐朝在西域的安西四镇几乎完全动摇。在此严峻局势下,李唐王朝不得不从高句丽地区的驻军中,抽调大批人马,并拜名将薛仁贵为主将,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采取攻打青海地区、并扶持吐谷浑王族复国,以达到围魏救赵、迫使吐蕃从西域地区撤军的战略目的。
薛仁贵大军进抵前线后,吐蕃守军节节后退,薛仁贵遂命郭待封率后卫部队构筑防御堡垒,以保护淄重粮草,并在大军一旦不利时给予接应。但郭待封轻敌自负,唯恐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竟没有遵令完成堡垒构筑,而是分兵继续进军深入。结果,吐蕃统帅论钦陵侦知底细后,突然遣军袭击得手,唐军淄重粮草被全部夺取,后卫部队几乎被全歼。薛仁贵闻报大惊,急忙回军自保,又遭吐蕃大军邀击,被围困于大非川地区,由于唐军缺乏粮秣,虽占据险要,却无法坚守,只得冒险突围,结果是唐军大败,薛仁贵等三位将帅仅以身免,大非川战役以唐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大非川战役之所以大败,除了郭待封违令不尊外,还有以下三个主要致败因素:
1.当时的唐朝正在辽东高句丽战场用兵,西域安西四镇也在防御作战,可谓三线用兵,不能给薛仁贵大军以持续的支援。而吐蕃论钦陵部则是吐蕃的绝对主力精锐,无论就军队数量还是素质,唐军本就处于劣势。
2.大非川地区属于高原地带,薛仁贵所统军队大都是从辽东千里赴援而来,对高原作战缺乏适应过程。
3.薛仁贵自身对敌情不够了解,尤其当吐蕃采取诱敌深入之计时,他未能及时察觉,对论钦陵主力的位置,更是一无所知,安得不败?
大非川战役影响深远,首先是吐谷浑彻底复国无望,再也不能成为唐朝可以利用的牵制吐蕃的力量。其次,吐蕃自此彻底控制青海地区,不但扩大了自身版图,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东进发展的门户,吐蕃的威胁从此与唐朝相始终,成为摆脱不了的持续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