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伯骞的《So What》?
马伯骞的新歌《So What》,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两个字:高级!
这种高级感,包括了很多的元素和内容,比如质感、比如艺术、比如匠心、比如考究……也可以说,《So What》已经不仅仅是一首完美的歌曲,更是一个完美的作品。
高级这个词,用来形容很多音乐类型,都是很高端的评价。但在中国流行音乐领域,前有摇滚、后有Hip-Hop,却一直不Care高级这样的词。甚至于说一首摇滚作品和Hip-Hop作品高级,还有贬损的含义。
因为有精神就够的摇滚乐,和只求态度的Hip-Hop,一旦在音乐质感上高级了,显然就不Real了。当然,也不纯粹了。
这个事情,争来争去争了好多年,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至少在国内的Hip-Hop领域,还缺少真正可以反驳这种Hip-Hop错误音乐观的作品。
而马伯骞的这首《So What》,可以成为这方面的标志性作品,它既可以用来打脸,也可以成为中国Hip-Hop审美的一个分水岭。
或许结论下得太早,但就作品而言,足以撑起这样的判断。
很多人觉得Hip-Hop就是代表着打砸抢、脏乱差,这固然是Hip-Hop文化起源的一些背景特征,但却并不代表Hip-Hop文化的全部,更不能因此来当成一种标准,从而束缚Hip-Hop文化的发展。
就像摇滚不只是抗议和叛逆,摇滚同样也有爱与和平一样。Hip-Hop同样不是一种只有在脏乱差的街头环境,才能诞生伟大作品的音乐形式和文化。如果把眼光放到一个更大的格局,那么Real就是Hip-Hop文化最精髓的意义。
《So What》就是一首很Real的歌曲,而且是一首Real到不能再Real的歌曲,因为它完全就是马伯骞的自传。
掏心掏肺、有血有肉,《So What》这首歌曲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态度表达,而是把态度建立在故事的背景中。在这个真实的成长故事中,马伯骞叙述了自己建筑师家庭的成长背景,回忆了两岁时郎朗曾经教他弹钢琴的片断,还有那些和设计师成长的幼年环境……等等。
而《So What》这首歌曲从创作来讲,最恰到好处的,就是那种矛盾的平衡。从家世和成长说起,再用对音乐的态度,去处理人生转折和转型的矛盾,用人生的冲突来演绎戏剧的冲突,并完成“新旧”世界的完美交接。让情绪有对立的一面,也有递进的一面,还有平衡的一面,从创作结构来讲,堪称完美。
当然,如果要说不过瘾的话,可能就是作为一首史诗走向的个人自传作品,马伯骞在《So What》里用的素材,还是相对少了一点。如果能再呈现更多的素材,用密集的素材、丰富的回忆作为铺垫,更可以和音乐一起,体现出那种混沌甚至混乱的旧世界,最后引导态度的出口,交接那个新世界部分,那么就更可以突出Drop部分的清晰线条,以及音乐所想要体现的坚定和明确的方向。
在音乐制作部分,这首已经就是国际化本人的作品,却是来自于国内年轻的制作人sususu之手,这也是他和马伯骞继《Domination》、《整整两年了》等作品后,又一次合作的作品。这种制作人和唱作人长期的合作,不仅可以让彼此在音乐世界里,形成技术、意识和表达的互补,而且这种延续性的合作,还可以让Rapper能够形成一个有延展性的音乐发。渐进并自然的精进。
因为《So What》这首作品本身的叙事性和故事性,sususu在制作上也打破了常规,分段式的编曲,割裂了一般流行曲的那种衔接与流畅,用音乐氛围的截然不同,来形成作品本身的冲突张力。
在回忆部分,就使用Textures-Based Trap这种工业感极强的元素,也带出了尘封往事那种蒙尘的暗黑色调。而在表达态度的部分,Wonky Neo-Hiphop的音乐元素,不仅转折出一种时空穿越感,那种未来感极强的音乐氛围,一方面配合了整首作品的设计感,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马伯骞在音乐审美方面的前瞻力。
当很多Rapper只是满足于复刻Trap音乐的倍速Hi-Hats,和沉醉于Old School的那种Old-Fashioned,以及沉溺于双押、跳押这种单纯的文字技巧时,马伯骞和sususu共同交出的这首《So What》,实际上已经在将Trap和Hip-Hop更细分和解构的同时,重新建立起创造型的新结构。
不破不立、有破有立。
除此之外,《So What》这首歌曲的MV,作为音乐的视觉延伸,同样可以看成是歌曲的一部分。而也正是听视觉的合体,让《So What》成为了一首完整又完美的作品。
正装的造型,大量黑白和暗红的画面,以及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不仅展现出马伯骞内心挣扎、矛盾、立志的复杂情绪,也增强了音乐中压抑与束缚的同步效果。而且,这首歌曲的MV在色调运用上,同样也是和歌曲本身同步的,从黑白到暗红,再从暗红到黑白,直至最后慢慢变成彩色,这其实就是在完成新旧世界的一种交接。
从画面到音乐到Real,都是如此。
还是有很多人会认为,Hip-Hop就是一种痞子文化,越痞就越Real。事实当然不是如此的,Hip-Hop文化并不代表是一种丧文化、颓废文化,Hip-Hop和当年的摇滚音乐,其实有着相通的内核,就是不服。
这种不服,可以是对不公正的现实的不服,可以是对上流社会的伪善不服,也可以是内心世界对另一种生活状态和方式不服。既然Hip-Hop追求那种纯粹和Real,那么它同样不应该区分高低贵贱,而不是为了不服而不服,以至于将暗黑、街头、抗议、破坏、颓废当成Hip-Hop文化的全部。
而从整体上,马伯骞在这首《So What》里,不仅呈现出他个人在创作、演绎、表演的潜力。与此同时,和整个工作团队的合作,也将一首作品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与时尚、视觉与听觉结合的多元艺术属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你甚至不能仅仅用Hip-Hop偶像歌手这样的定义,去给现在的马伯骞贴标签,因为马伯骞的偶像气质和外形,并乎来自于商业操作的贴标,而是内在审美和艺术底蕴与团队碰撞后的一种程序激活。
这样的音乐表现,除了适应音乐视觉后和多媒体化的必要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中国新Hip-Hop文化的一种试对。Hip-Hop如果只满足于技术层面的音色和律动,以及流于形式的愤世嫉俗,也许能形成Hip-Hop文化的闭环,但却避免不了闭门造车的小家子气。
虽然不能说马伯骞会是带领Hip-Hop文化,在中国走向另一个高度的Artist。但至少从《So What》这首歌曲里,你可以从音乐制作、表达、表演,以及音乐本身的开放性和艺人的可塑性上,可以依稀看到Hip-Hop本身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