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发行国债却有钱买美国国债谁能解释一下?
这个问题是我的老本行,可以给以解答。
国家投资搞建设,一般情况是靠财政盈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基本实现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怎么实现的?那就是有多少财政盈余,就作多少投资,也就是说,有多少钱,就办多大事,不搞赤字预算。一二十年,人民币基本上没贬值过。这样好不好?也好也不好,好的方面就是币值稳定,人民储蓄没有贬值风险;不好的方面就是发展太过缓慢,经济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后,为加速经济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内发行国库券,年息8%,五年后摇号兑付,十年还清。后来国库券改称国债,即既对内发行,也向国外发行,这时就成了既有内债也有外债了。
这时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而且实现了年年贸易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这样就有了外汇结余,即外汇储备,而且额度越来越大。但是这个外汇结余,明面上是真实的货币,实际上是国家靠开动印钞机,从出口企业手中收兑美元而来,如果将这笔钱再投进国内经济活动,那就等于再开动一次印钞机,再放一次水,肯定会造成大幅通货膨胀,于国于民都将大大不利。所以这笔钱,只能作为储备货币,在国家经济出现某些风险时,用于救市,平时是不能动用的。
那这么大一笔钱,拿在手里不能用,贬值了怎么办?那就只好用作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的海外投资,既要投得进,收益好,还要保证随时都能取出。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家独大,如日中天,那时的美国国债,是全世界公论的优质资产,购买美国国债也就成了必然选择。不是我们爱美国,捧臭脚,实在是没有人愿意和钱过不去。这样几十年下来,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美国也已风光不再,风险与日俱增,现在倒真的是个大问题了。
大概已经说清了吧,即使我们卖掉所有美国国债,这个钱还是只能买黄金或买其他国家货币,不能用于国内建设。所以我们过去该怎么发国债,现在还得怎么发,那笔钱只能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