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抗生素和消炎药?

2019-04-07健康养生784

抗生素≠消炎药 别再把抗生素当作"万能消炎药"!

在医疗资源紧缺的年代,包治百病的“消炎药”是最受百姓“欢迎”的。很多人嫌去医院看病麻烦,通常会选择去药店买点“消炎药”吃,于是头痛脑热吃“消炎药”,感冒咳嗽吃“消炎药”,腹痛拉肚子吃“消炎药”……“消炎药”成为了最畅销的一种药。很多人感冒除了吃感冒药外还会再吃点阿莫西林,因此阿莫西林也几乎成了家庭小药箱的标配,殊不知,这就叫“滥用抗生素”。乱吃阿莫西林,不但治不了感冒,还会损害健康。

“消炎药”这个叫法误导了不少人,尤其是与抗生素混着叫,多多少少加剧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患者是不一定知道消炎药与抗生素的区别,也不一定知道抗生素不能随便用以及滥用的后果。要分清这些概念,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炎症,医学上说的消炎药有哪些?

什么是炎症?

炎症不是特定的某种疾病的名称,而是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比如感冒后喉咙发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过敏、跌打损伤等都可以引发人体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感染、外来物质或其它原因所致损伤的一种应激反应,炎症反应有利于损伤的减轻和修复。

炎症本身不是疾病,它是一把“双刃剑”,对机体的有益的“保护”也有有害的“损伤”。“保护”是指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机体动员内在因素,使机体免遭致病因素的损害。“损伤”是指在炎症过程中,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如蛋白溶解酶、氧代谢产物等直接损伤组织。

由于引发疾病炎症反应的病因不同,致病过程不同,导致的症状也就不同。炎症反应伴随在多种疾病当中。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溃疡、肺部感染、炎性肠病、Ⅱ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帕金森氏症、骨关节炎、妇科感染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某些肿瘤、脑血栓等疾病。

当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时,轻度保护性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机体恢复自愈,但是当炎症反应过强造成机体损伤时,我们就应该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炎症反应以保护机体不受其损伤。

消炎药和抗感染药有何不同?

很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误认为“消炎药”就是抗生素、抗菌药、抗感染药。但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感染药是不同的两类药物。

据某项不完全统计,对抗感染药及抗生素有所了解的患者仅占调查总人数的48%。另一项调查显示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的患者占30%-45%。更有甚者,不分病情,发现身体出现红、肿、痛、热的症状就要使用“消炎药”,而使用的所谓“消炎药”到底是属于抗感染药还是抗炎药,则知之甚少。

什么是抗感染药?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凡是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统称抗感染药。

抗感染药物分为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结核和抗寄生虫药物。抗细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类抗菌药,我们日常所说的抗生素是抗菌药中的一个亚类,是某些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物质及其衍生物。

为什么大家总将抗生素当消炎药用?

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入侵身体后,人体会通过炎症反应来对付它,这些入侵物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然后体释放出各种炎症因子,通过免疫因子来杀灭外来微生物,以及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共同消灭外来微生物。但炎症反应也带来了发烧、疼痛等症状,也就是“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各种症状,人就会感觉各种不舒服或病态。一般情况下微生物被消灭了,炎症反应就会消退,不舒服的症状也会跟着散去。

我们平时得病了最常见的原因是微生物感染,罪魁祸首就是细菌。因此有一种错觉:使用抗生素,炎症消退了,发烧等不适症状消失了,病也好了,所以抗生素被挂上了消炎药的名称。其实,消炎药和抗生素并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抗生素能通过杀灭细菌,也就是炎症反应的罪魁祸首,间接减少了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了炎症反应。

此外,许多人容易误认为发炎了就是细菌感染,其实并不是,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而且只能对抗一部分细菌,对病毒、真菌、过敏、外伤等引发的炎症无能为力。换句话说,如果身体的炎症不是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引发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效果。比如感冒引起喉咙发炎多数是病毒引起的。这个时候并不需要吃抗生素,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一般一周能自愈。

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各种头孢(头孢xx)、各种沙星(xx沙星)、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多粘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等等。每一类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抗菌机制,每一种抗生素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效学特点。

什么是抗炎药?

具有影响机体炎症反应机制,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我们称之为抗炎药,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消炎药。

临床上通常把下面的两类药叫做抗炎药,一类是激素(即甾体类抗炎药),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类是解热镇痛药(即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吡罗昔康,酮咯酸等。感冒药里的成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其这类解热镇痛药,目的是减轻炎症反应带来的症状。但这两类药物和杀菌并没有什么关系,它们都是直接去对抗炎症的,也就是说能直接减轻你的红、肿、热、痛等表现。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而言,可的松类激素是身体自行分泌的,所以,感冒引起的嗓子发炎,即使不用任何药,好好休息几天也会自愈,因为人体会给自己“消炎”。

对于免疫系统异常的人而言,有时为了控制炎症症状会选用抗炎药,但也会区分不同的炎症部位来选用不同的抗炎药。比如过敏性鼻炎,常常选用激素类的鼻喷雾剂;而关节炎,则会选择止痛类的布洛芬等口服药。

所以抗生素是抗生素,抗炎药是抗炎药,别再混着叫“消炎药”了,以免造成更多误会。消炎只是改善炎症反应,而炎症有着多种因素造成,细菌感染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抗生素能杀灭细菌,而抗炎药不能。我们应区分好抗生素与抗炎药物的区别。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在杀死致病细菌的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细菌,不仅会造成耐药性,还会导致细菌群失调,特别是孩子危害较大,因为他们的各个器官都没有发育好,容易受到危害,例如氯霉素会导致骨髓抑制,引发白血病等血液病和灰婴综合征。有的抗生素还严重损害人们尤其是儿童的肝肾功能。新霉素等类型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造成儿童耳聋和肾损伤。类似红霉素类型的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能引起耳聋。而滥用抗生素的最严重后果是产生“超级细菌”。

形象来说,就是一些细菌获得了防御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的盾牌,变得刀枪不入,它所对应的医学词汇是“多重耐药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就属于这类“超级细菌”,它是伴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而出现的。目前MRSA已经成为各国医院内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住院的病人(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深受其害。

因此,如果大家还有事没事随便吃点阿莫西林,那么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永远无法彻底改观。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级细菌”就不止在医院泛滥了。一旦日常环境中大规模出现超级细菌,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牺牲品。

抗生素作为医师处方药,其使用是有严格且明确的指征的,患者自己选用具有极大的不安全隐患,因此不适宜作为家庭常备药储存。当感到身体不适时,怀疑自己是出现了感染症状,请务必及时去医院就诊,切勿自己随意使用抗感染药,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欢迎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