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最后姜子牙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冶众率众服众者为公,为公者私身己废,此身即废,全属公有,公者忘私,公者为众,为众者岂贪己身之荣辱。
太公八十遇文王,目的是推翻残暴的商纣,为的是救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仅凭自己年老之躯,上不能冲锋陷阵,下不能服众率兵,得一贤主,借助其力方可成势,于是他别出心裁,直钩垂钓,终于勾来了贤德的文王这条大魚。
于是乎实施主张,实现目标理想,为大周铺垫八百年江山,而他自己功成名就,是人该归隐,因为局势己定,恃功忘形,毕定功高盖主,为人忌怛,归隐最为上策,不如顺坡下驴,封得鲁地,福蔭子孙,为上上之策。
然已身老态,享功名富贵时日不多,过贪必废,因此收拾残局,告赏天下,慰藉生灵,安抚亡灵,遂以封神结局,封神者,追思加封,阴阴两界相隔,实为纪念,无多大意义,死后为神,姜子牙还活着,故不能封神,然这些亡灵皆因他而亡,他凭权力依然能操纵其死生,与其说是杏黄旗与打神鞭的威力,还不如说是丞相的权威,因封封而安众。是以了局。
姜子牙虽未封神,但其功成名就,究虚妄何必,但功名非唾手而得,是头颅与鲜血铸就,其中功过是非,己往事成烟,干戈即平,事非己定,安抚是必须的。
再从领导者的身份说,任何时期必须天下为公,无公心,不克己,是成不了大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