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本质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逻辑无法保证推导出来的结论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在笔者的垂直度范围,很乐意为莘莘学子分享。
索引《关雎》: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雎类与鸠类,似有相互习惯的知音;钟鼓与琴瑟,该有彼此约定的品位——自然的定义。逻辑,原是舶来品,不是国产货。不难证明,西方科学的逻辑思维,是极其严谨的科学方法论之精髓,也是国学思维的短板。
国学思维的特征是什么?大而言简意赅之,小而灵活机动之,就是没有严格的概念体系。
国学没有概念意识,国学的名词术语,全凭个人的揣度与悟性: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概念是什么而有何意义?——概念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元,是逻辑体系的细胞。
有了概念,就可实施一系列逻辑操作,诸如:划分、判断、推理、演绎与证明。
逻辑的本质,是揭示本质的定义。概念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概念是根据事物内在结构与外部功能的因果关系定义出来的。
定义有多种类型。有的是本质性定义,是真正的定义。有的是分类性定义,顾名思义即可。
例如,“人性是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与获取环境资源以维持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属性”,这是人性的本质性定义。而“人性是人的属性”只是一种基于属性的分类,无实质内容。
定义不是主观臆断的想当然与莫须有,而是基于大量事实与科学实验的实事求是的规定。
定义是逻辑思维的核心操作与本质,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目的地,也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如果定义不明确,就没有统一的依据,就会大概加估计,就只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再就人性为例:儒家主张人之初性本恶,法家主张人之初性本恶,其实两个说法都不靠谱。
事实上,即便在逻辑发源地的西方世界,也时常违背初心,皆有不加定义的胡说八道。
例如,基督教主张人性有所谓的“原罪”,与人之初性本恶是一个意思,也没定义清楚。
在物理科学界,科学家们也不能独善其身,不加定义的胡说八道,比比皆是。例如,
物质、空间、电子、质子、中子、光子、量子、场、波、力、光、电、磁...的定义不明。
正因为没有逻辑自洽的科学定义,才导致如今的科学哲学与理论物理的神逻辑,乱象丛生。
谁能告诉大家,存在的定义?宇宙的定义?物质的定义?空间的定义?电磁波的定义?光子的定义?声子的定义?物质波的定义?
尤其是那个叫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竟然说:科学原理只能证伪不可证实。——那么,
请问各路大神:既然科学原理是永远存疑的,那么尔等凭神马特殊原理来证伪某个科学原理呢?
应该说,中华民族是最不信神逻辑最讲实事求是的。可唯心主义思潮不知何时起泛滥的。
我们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注意,是“先进”二字,不是他们的垃圾玩意。
逻辑操作,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吗?答案是:不可以!逻辑只保证不违背四大法则——在概念操作上的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充足理由律;但不能保证一定能推出科学原理。
因为,作为逻辑思维的本质——定义,只是特定条件下的抽象规定,未必满足其它条件依然是理性的推理。换言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虽然,我们可以对某些具体现象做近似的抽象处理,进而在满足任务前提下做简化的技术处理,即“从具体到抽象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不可以反过来,把有特定条件下的抽象法则强加于其它具体条件下的事物。即“从抽象到具体未必是切实可行的”。
例1,我们可以依据“地球是球型、月球是球型、太阳是球型”,抽象出“成熟的天体是球形的”,进而合理推出“脉冲星是球型、磁星是球型、黑洞是球型”,因为它们都是成熟的天体。
但是,不可以把“成熟天体是球型”过度夸大而强加于宇宙空间,说“宇宙空间也是球型”,即所谓的马赫原理,或广义相对论的黎曼球模型。因为,天体与空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定义范畴。
例2,我们可以近似的把“月球绕地走椭圆、地球绕日走椭圆、水星绕日走椭圆”抽象为“大质量天体处于椭圆焦点相位,小质量天体处于绕行相位”,进而合理推出“电子绕核走椭圆、夸克绕缪走椭圆”,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成熟天体。
但是,不可以近似的把“小质量天体处于绕行相位”过度夸大而强加于光子、声子、引力子说“光子也是绕着大质量天体走曲线”,即所谓的时空弯曲论。
因为小质量天体与光子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定义。前者是离散性的走切向运动的实体单元,后者是连续性的走径向涌动的空间单元。
例3,我们可以“依据概率统计法则把大量粒子无序运动的平均动能定义为温度”,但不可以过度推出“所有粒子运动都是无轨迹的概率波”、“1个核外电子同时出现在原子内空间的每个点位”。因为运动与概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定义范畴。
结语1.逻辑的本质是定义,没有定义的任何概念操作都是不可靠的。
2.逻辑思维的方法论,仅在同类属性条件下,有可能推出科学的结论,但要接受反复验证;当在不同属性条件下,必定会推出伪科学命题。
Stop here。物理新视野与您共商物理前沿与中英双语有关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