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丝路在哪里?
“丝绸之路”的称呼,首次出现于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教授于1887千年风沙吹蚀的胡杨木默默地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年出版的三卷本专著《中国——我的旅行志研究》中。另一位知名学者赫尔曼教授率先接受了“丝绸之路”的提法,他在1910年出版的一部极有价值的著作,就以丝路为名,题为《中国和叙利亚间的古代丝路》。
从那时以来,各国出版和发表了不计其数的论述丝路的专著、论文,其中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博士( 1938 )和法国东方学家吕斯•布尔努瓦教授(1963 )出版的同名著作——《丝绸之路》是脍炙人口的两本书。中国的古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因著名的丝绸之路而光耀天下。
先秦以来,丝路的格局尽管变化万端,但在塔克拉玛干南、北的天山南路的两道却变化不大,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沙漠的阻隔。尽管变化不大,却至今无人能准确说出它们的途径。现代地图无一例外标注的都是“示意图”,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中国古代的商路一直延伸到了罗马,从西安至罗马,直线距离达6760千米,加上沿途迂回,总长应在9656千米以上,相当于赤道总长的1/4,是横贯欧亚大陆整个旧世界的最长之路,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纽带。
在古代,中国人自己并不把它称为“丝绸之路”,它只不过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商路,从西安直抵嘉峻关,并西行至新疆的这一段被称为“皇家驿道”。新疆境内丝路,以东西向为主道,南北向为支道,殊途而同归,合并于里海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