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为何不把俘虏押送回秦国做徭役,而是直接坑杀?
长平之战,秦军大败赵军。秦军统帅白起俘虏了四十万赵军。白起在战役结束后,将这些俘虏全部坑杀,引发了后世很多的争议。以我来看,白起杀俘无怪乎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这批俘虏和秦国不一心,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力竭而降。这是因为,这批赵军中,除了有赵国的正规军以外,还有大批的上党军民。这些上党军民,原来就是韩国人,因为不愿意成为秦国的臣民,才投靠赵国。
而长平之战中,他们逃出上党,和赵军一起抵抗秦军。可以说,这些人是铁了心和秦国抗争到底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老老实实为秦国做徭役呢?无怪乎白起这样评价这批俘虏:
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因此,在白起的眼里,这批俘虏,一部分是上党的逃亡军民,一部分是反覆的赵军,他们不可能做秦国的顺民,一旦有机会,他们一定会造反作乱,还是杀了最为妥当。
第二个原因。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损失过大,使得秦军死亡过半,而且国内消耗太大,国困民饥。这个时候,这四十万俘虏的吃饭问题就成了秦国极大的负担。
这些俘虏不是真心投降秦国,他们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拿秦国缺乏的粮食,去喂养潜在的敌人,白起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白起急于抓紧时机,攻下邯郸灭赵。在长平之战中,赵军表现出的战斗力让白起震惊。赵军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强的敌手。因此,为了免除后患,白起决定利用战胜的威势,一举拿下邯郸,灭了赵国。
但是,由于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损失过重,秦军已经没有余力去一面攻打邯郸,一面去妥善安排这么一大批心怀恶意的俘虏。这就使得白起陷进了一个难题。
而攻打邯郸的战机稍纵即逝,时间紧迫。在这种情况下,白起只有当机立断,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白起做了权衡之后,决定杀掉这批俘虏,以免秦军进攻邯郸时,后方因为这些俘虏出现变乱。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白起将这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坑杀。归根结底,秦军在当时没有能力去消化这些俘虏,使之为己所用,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