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别人家的小孩抢自己孩子的玩具,要帮孩子抢回来吗?
其实对于学龄前、甚至还没上幼儿园的2、3岁孩子来说,在玩耍的过程中被推搡、被抢玩具,甚至两个小朋友打起来,这些孩子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
孩子的想法很简单:
要是不影响自己玩,就不太在意;
要是对自己影响有点大,比如最喜欢的玩具被拿走了,那就只想去取回自己的东西、保护自己的利益。
为了这个目的,孩子会用上自己习惯的各种方法,比如大哭,比如跟爸爸妈妈告状,让爸爸妈妈帮自己抢回来,比如自己上手跟对方小朋友抢回来、打架……
这些方法好不好呢?
不管是被抢了就大哭,还是跟大人告状,还是打架,我们成年人知道:我们自己通常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些行为不太符合现在这个社会的道德和规范。
只是对孩子来说,他们现在还小,即便这样做了,大家都不会责怪,对孩子的宽容度会比较高。只要在孩子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能慢慢改正就好了。
这其实也正是教育的意义之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地教会孩子,接受现有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遇到了问题,能够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合适的反应。
那么,从这个意义出发,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大人要不要帮忙抢回来?这已经不是重点,我们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孩子,遇到这样的冲突,可以如何解决,而且是用比较符合这个社会的规范和道德的方式来解决。
所以,孩子要是遇上了被人抢玩具这件事,虽然会很伤心难过,但也正是一个练习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机会。
这是孩子的社交必修课,“社交”这件事真不能纸上谈兵,孩子需要丰富的经验来练就,所谓:发生才有机会。
因此,发生了“抢玩具事件”,如果不是太严重,大人可以先不介入,先观察看看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实并不会太危险。我们可以观察等待,让孩子自己想到解决的办法、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矛盾升级了,那家长肯定要介入,帮助孩子处理,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赶紧把两个孩子分开。分开孩子们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伤害,然后赶紧的去安慰玩具被抢了、被推搡了的孩子。他现在可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第二、说出他的情绪。当你给孩子当下的情绪贴一个标签,说出他现在是难过、是悲伤、是委屈,天然就有安慰的作用。你可以蹲下来,抱抱他:“宝宝玩具被抢了,妈妈知道宝宝现在可难过/委屈/伤心/生气了!”
孩子在你的安慰下,会渐渐的平静下来,好像没什么事儿了。但我知道,很多家长心里还是有疑问的:我难道只要安慰他就可以了吗?这不跟息事宁人差不多吗?我家小孩以后不会有心理阴影吗?
当然不是能只是安慰,我们要教会孩子合理地解释这件事,还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一个孩子正确的社交示范。很多时候,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这件事儿,而是大人对这件事儿的解释。所以:
第三、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风格孩子被欺负了,这肯定是件不好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就把它解释为短时间、小范围的、偶尔发生的特别事件,这样能尽量减少这件事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说:
“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个哥哥因为太喜欢你手里的小火车玩具,才跟你抢起来的。
言下之意:
明天我们就不会再被抢了;下次遇到的不是这个哥哥,也不会被抢了;如果不拿这个小火车玩具也不会被抢了;有时候家长自己也很生气,很容易脱口而出:
“这个哥哥怎么回事,老是喜欢抢玩具打小朋友!”一说“老是喜欢”,那被打了的孩子就会觉得:
“完了,自己好像要被这个哥哥抢一辈子玩具了!”这就更可怕了,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以后总是会被欺负。
第四、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除了抢,还有很多方法处理这个问题“这是我的!”“请你坐过去一点!”“你去玩那个吧!”前两句语气严肃、言简意赅,有威慑力;
后一句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方法,有威慑力的同时,还很可能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了。
千万别复杂!字一多,威慑力下降,孩子还不容易学会。
要知道,这几个句子,我们成年人看来简单,但我们要教的是学龄前的孩子,要震慑的那个小孩,也是学龄前的孩子。
教会自己的孩子说这样的句子,然后陪着你的孩子去和对方孩子说几次:
这是我的!请你坐过去一点!几次之后,你的孩子自己处理起这样的冲突,会更有信心,他能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自己跟对方“谈判”好。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学龄期孩子出现的校园欺凌是另一回事),语言的震慑力是很有效果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渐渐教会孩子说下面这些句子:
“我过一会儿借你玩一下”“我用我的小汽车和你换,好不好”“你等一会儿再来问我要”……如果孩子能使用这些商议性的句子,主动提出建议,能那再遇到孩子间的小矛盾和小冲突,他就知道,除了打架,还有好多更好的处理方式呢!
没必要哭,没必要害怕,没必要找爸爸妈妈,自己就能解决。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