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军存在多少年?
以目前的定论来讲,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军大致存在了三年时间,即宋徽宗宣和元年至宣和三年(1119-1121年)。
然而,据《宋史·徽宗本纪》、《宋史·张叔夜传》等史料记载,宋江起义终于宣和三年能够得到史料支持,但宋江起义于宣和元年,却很难从正史以及相关史料中查到依据,大抵是后来的学者们考证的结果。
那么,宋江起义是不是发生在宣和元年呢?而且,依据正史记载,宋江等梁山义军被张叔夜收降后,还继续存在吗?
宋江起义到底是在哪一年《大宋宣和遗事》中记载,宣和二年(1120年)五月间(阴历),晁盖等七人劫取大名府留守梁师宝献给蔡京的十万贯珠宝,案发后,因宋江报信而上了梁山。此后,宋江杀了阎婆惜,也来入伙。宋江上梁山时,晁盖已经死去,于是,宋江聚集了另外的三十四人,连同晁盖一起,号称三十六人。
宋江聚齐三十六人后,便四处劫掠州府,后来,被海州知府张叔夜战败而投降。
《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笔记体野史,是否可信,值得考证。但是,宋江劫掠州府、被张叔夜战败投降,这段记载却能与正史吻合。那么,是不是可以倒推过去,这部野史所说的宣和二年由晁盖发起的梁山起义,是不是也可以采信呢?
现在所得的宋江于宣和元年在梁山起义的结论,大致是依据《宋史·蒲宗孟传》、《宋史·任谅传》等传记中有关梁山盗贼的记载。其中,《蒲宗孟传》中是这么讲的:
郓介梁山泺,素多盗,宗孟痛治之,虽小偷微罪,亦断其足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
这段记载,只说到了梁山多盗贼,并没有提到宋江起义。因为,蒲宗孟死于公元1088年,据宣和元年还有三十多年时间。恐怕这段记载尚不足以证明此时的宋江已经上了梁山,聚众起义了。
《任谅传》则说任谅在做提点京东刑狱,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说的是梁山泊打鱼人家做了强盗。任谅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做提点京东刑狱时,大致也不会是宣和年间的时候。这处记载,依然没有提到宋江在梁山领导义军起义。
由此可见,大致是后来的梁山确实有一位名叫宋江的义军首领,便把史料中的记载与之对接,考证出宋江起义就是在宣和元年。
由此可知,正史上是没有宋江起义的明确时间记载的。假如按照《大宋宣和遗事》的说法,宋江起义从晁盖上梁山起,到被张叔夜招降,期间就只有一年多时间。如果按照学者的考证,宋江正式宣布起义是宣和元年。那么,宋江率领的梁山起义就存在了三年。同时,学者还得出结论,说宋江早就上了梁山,在宣和元年正式宣布起义时,已经在梁山坚持了四五年。
究竟宋江在梁山抗争了多少年,现在已经无法确认,姑且就以宣和元年为定论吧。
但是,对这个尚无硬料支持的定论,似乎还需要持一点点谨慎的怀疑态度。因为,《水浒传》中的宋江率领梁山起义,恐怕不一定是宣和元年。
《水浒传》中宋江起义是在哪一年施耐庵写《水浒传》主要的蓝本是《大宋宣和遗事》,书中所写的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的故事,都是源于这部笔记体野史。但是,施耐庵与此前的罗贯中一样,依据蓝本写书,但却做了大量的史料考证,其中隐藏着很多历史真实。
《水浒传》中并没有交代晁盖劫取生辰纲的具体时间,更没有交代宋江上梁山是在哪一年。不过,施耐庵还是在书中以其他故事,不断暗点历史时间节点。
在王进遭遇高俅报复的故事中,提到了高俅得做了殿帅府太尉,这一年,应当是宋徽宗政和七年。《宋史·徽宗本纪》中说:“七年春正月丁酉,于阗入贡。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所以,接下来的故事就应当是按照这个时间节点,顺序以及重叠展开的。
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施耐庵更是以禅杖的重量,点明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宣和元年二月。
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在宋仁宗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禅杖六十二斤,即六十二年,因而,写到鲁智深故事时,就是宋徽宗宣和元年。施耐庵写这一年的用意,是为了抨击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
鲁智深宣和元年二月大闹五台山,这段故事一直写到林冲风雪山神庙,应当至少是到了宣和元年的年底。此时,引发生辰纲劫案的杨志尚未出场。杨志还没露面,晁盖便肯定没有上梁山,宋江还在晁盖之后上梁山,所以,宣和元年这一年,宋江并没有到梁山带领义军起义。
从智取生辰纲的季节来看,当时应当是宣和二年的阴历五月。这一点,正好与《大宋宣和遗事》完全相符。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施耐庵以《大宋宣和遗事》蓝本故事为时间节点,前后一卡,鲁智深、林冲故事的时间顺序就卡死在了宣和元年,而梁山起义也就自然的向后顺延了一年。
但是,在没有可靠历史史料支持的前提下,施耐庵采信《大宋宣和遗事》之说,把梁山起义的时间确定为宣和二年,也是一种观点,不可以不予以重视。
实际上,宋江是在杀了阎婆惜之后,便直接上了梁山。《水浒传》为了更丰满的讲述宋江的故事,便虚构了宋江江湖逃难,发配江州的故事。在这段故事中,蔡九知府再次提到了蔡京的生辰,便派戴宗去太师府送信,请示如何处置宋江。
假如说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发生在宣和二年,那么,江州劫法场就恰好过去了一整年,应当是到了宣和三年的五月间。然而,此时,梁山好汉已经被招安了。
所以,《水浒传》实际上给出的宋江起义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宣和二年。
本文并非历史考证,在此以《水浒传》中的时间节点来讨论历史,恐怕有点跑偏。但是,《水浒传》确实是以历史为线索写成的梁山好汉传奇故事,以此作为一说,似也无不可。
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招安后还存在吗《皇宋通鉴长篇·纪事本末》载:“刘镇将中军,杨可世将后军,王涣统领马公直并裨将赵明、赵许、宋江,既次洞后,而门岭崖壁,峭坂险径,贼辄数万据之。”
这一段记载,是宣和三年六月,宋军攻打方腊时的情况,宋江作为裨将,攻到了上苑洞。
记载北宋九帝及南宋高宗历史的《皇宋十朝纲要》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说的是“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与宋江破贼上宛洞”。
两则史料都表明,宋江曾经在宣和三年六月,参与了攻打方腊之战。而且,《皇宋十朝纲要》中说的宋江,就是梁山义军首领宋江。
宋江去打方腊,《东都事略》也有记载,这则记载与上述两个史料完全能够相互印证:
杭州贼方七佛,有众六万,宋江用计攻破,擒之,旧属百余人亦伤亡过半。中军统制表江等职功,江等原系大盗,虽破城有功,不过抵赎前罪。
因而,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投降招安后,并没有结束故事,至少,他们战斗到了方腊被擒(宣和三年七月)。
打完方腊后,宋江及梁山好汉还会继续存在吗?若以《东都事略》之说,宋江因为被辛兴宗排挤,愤然隐退。这样,即便是梁山好汉有可能还将继续战斗,但宋江却不一定是首领了。
不过,《东都事略》只是其中一说,折可存墓志却提到了这样一件事,说的是折可存打完方腊后,顺带擒斩了宋江。
我觉得,折可存墓志恐怕不太可信,与史料的记载矛盾很大。即便是以《东都事略》来讲,宋江也是隐居了。
因此,施耐庵没有采信折可存墓志的说法,而是写宋江及梁山好汉继续在朝廷部队效力,一直要打到东京保卫战。而且,要见证“二龙戏水(《水浒传》九天玄女庙故事)”,即宋徽宗、宋钦宗坐井观天的历史。
史料似乎也支持施耐庵的说法,《三朝北盟会编》,以及李纲的《梁溪集》中就记载了“招安巨寇杨志”的抗金故事。
《水浒传》中,施耐庵以梁山两次对曾头市用兵,其实就是提前预写了这段历史。在这两段故事中,至少有这样三条线索,证明施耐庵是在写实。
其一,史料中的“招安巨寇杨志”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做选锋首,参加攻打辽国幽州与抗击金兵的战斗。而在荡平曾头市之战中,鲁智深则与杨志在正北大寨会师。鲁智深在俗家时,就先后在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做军官。原来,施耐庵遥伏一笔,是要在七十回书之后,写到梁山义军“保境安民”的英雄故事。
其二,攻打曾头市是因“照夜玉狮子”引发的,这篇千里马是金国王子的坐骑。史料中的“招安巨寇杨志”便追随种师中在榆次与金国王子斡离不血战。
其三,段景住是涿州人,当时属于辽地。此人是个盗马贼,以马挑动了梁山与曾头市之战。历史真实中,就是一个辽国汉人马植的平辽策,导致了金国对北宋的战争。
无论史料、小说,都证明宋江及梁山义军一直战斗到了靖康年间,也就是北宋灭亡的时候。
以此推算,即便是宋江是宣和二年在梁山起义,梁山义军也存在了七年时间,即公元1120——11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