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财政长马尔帕斯成功当选世界银行新一任行长,他是何许人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当地时间4月5日,世界银行董事会选出新一届世界银行行长,63岁的美国密歇根州人、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当选,他将在4月9日就职,取代今年1月7日宣布辞职的前行长、韩国裔美国人金镛(Jim Yong Kim)。
“特朗普的传声筒”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起,世界银行行长就一直由美国人担任(而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则始终由欧洲人出任),成为不成文惯例,非美国人迄今非但无一人当选,就连成为正式候选人发起挑战的,也仅有2012年的前世行总干事、尼日利亚人伊维阿拉(Ngozi Okonjo-Iweala)一人,此次提前产生新行长过程中仅有的悬念,只出现在金镛辞职之初,当时“江湖流传”着不同版本的“特朗普(Donald Trump)中意人选”,包括他的女儿伊万卡(Ivanka Trump)、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黑莉(Nikki Haley)百事可乐前高管诺伊(Indra Nooyi)、海外私人投资公司CEO瓦什布恩(Ray Washburne),当然,还有马尔帕斯,而当马尔帕斯被特朗普和美国政府从这几个美国人中挑选而出,成为美国唯一的世行行长候选人时,悬念也就到此为止——因为并没有别国的候选人存在(反正鉴于世行独特的投票机制,有也是选不上的)。
尽管对多边框架和全球化啧有烦言,动辄“退群”,但事实表明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仍竭力维持其在各重要国际组织的支配权、话语权,尤其是规则制订和规则解释权,因此特朗普并没有对世行行长人选选择掉以轻心,而是精心选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人选:前述5人中有3人系财政金融方面专业人士(诺伊、马尔帕斯、瓦什布恩),有三人系特朗普心腹(伊万卡、黑莉、马尔帕斯),而既是财金专业人士又是特朗普心腹的,则只有马尔帕斯一人:这位曾先后任职于里根(Ronald Reagan)、老布什(George H. W. Bush)两届共和党政府,频繁往来于华盛顿-华尔街“旋转门”的著名政治-经济保守派人士,早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就投身特朗普阵营,为这位当时的“另类候选人”出谋划策。很显然,马尔萨斯出任世行行长,将较金镛更忠实地反映美国、尤其是“特朗普的美国”的意志,且相对于原本系财金门外汉的金镛,马尔萨斯的资深财金专家身份,至少让这位全球最重要国际金融机构之一的掌门人,看上去更“像样”一些。
马尔萨斯
很显然,这是一次例行公事式的“交接班”,标志着世界银行既没有换汤,也没有换药。
不仅如此,这位被戏称为“特朗普传声筒”的现任美国联邦政府要员长期以来热衷于抨击世行-IMF体系,指责它“太庞大、太浪费、太昂贵”,抱怨世行-IMF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放贷“不恰当”、“不划算”,更多次严厉抨击上述两机构“不该再把钱借给中国人”。正紧锣密鼓进行、持续引发全球高度关注的中美贸易谈判,马尔帕斯是美方谈判代表之一,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位在“美国第一”和“多边主义怀疑论”方面和特朗普总统亦步亦趋的谈判代表,至少并未在谈判中起到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些分析家、如华盛顿智库“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研究员莫里斯(Scott Morris)指出,马尔帕斯对世行既往的评论十分消极,且和特朗普一样,一再表露出对多边机制和贸易全球化、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金融支持的疑虑、不满和反对——而这一切恰是世行-IMF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存在基础,“还有比让一个反对多边主义、反对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人士出任世行行长更奇怪的安排么”?
世界银行历史上唯一的非美国籍候选人、尼日利亚人伊维阿拉
或许已经认识到这种“违和感”,在出任新任行长无悬念后,马尔帕斯正悄然改变口风,对世行及其宗旨、功能作出了一些积极评价,表示上任后将“努力为减少和减轻贫困化而奋斗”,并强调“希望与中国密切合作”。很显然,尽管握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但世行毕竟不能只有美国一家唱独角戏,马尔帕斯(或许还有特朗普本人)也不能不正视这一点。
但无论如何,这次“不换汤也不换药”的世行行长更迭,对国际间期待已久的世行-IMF体制改革、对新兴及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更多话语权的诉求,都可能会是一个挫折——哪怕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