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怎么理解
是啊,圣人就是圣人,圣人怎么可能把杂乱无章的三句话放在一起呢?虽然我们说论语不是孔子亲自写的,而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孔子的话。大凡是把一句话放在一本书的第一段的,那肯定是大有深意的。好玩的国学不妨从自己理解的角度,以凡人之心推测圣人之心,说一说这三句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论语开头的三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用我们今天的现代文来说,就是:你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你每天有没有运用到你的实际生活中去;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你,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是我不因此而不开心,这难道不是君子吗?
孔子这是大有深意啊。要正确理解这三句话在论语中的地位,我们首先要了解下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学问。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所以叫仁者爱人。孔子的爱是有差别的,要先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再爱朋友,最后再爱社会上的人。所以,儒家的仁学就是人学,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如何做人的学问。那么如何做人,那就要提高道德修养,如何提高道德修养,那就要学习。所以,儒家是高度重视学习的。因此论语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强调学习。孔子认为,不仅要学习,还要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就叫做知行合一。这是第一句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
第二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说的是朋友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强调朋友来了,就很开心呢?古人所说的朋友,其实是有不同的意思。古人认为,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就是在一个老师下面共同学习的人,就是说是师兄弟,友就是拥有共同理想和志向的人。孔子之所以强调一个老师的重要性,乃是因为儒家学说强调朋友关系的重要性。在儒家学说中有五伦的说法,分别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可见朋友在人际关系之间的重要性。
第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个人的自我道德修养。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修为,道德修养靠自己,工作生活靠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孔子说,我欲仁,仁至矣。就是说我要想追求仁道,那么就可以得到仁道。孔子还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追求仁德,靠自己的修为,而小人做事老是要依靠别人,做错了事情,也要怪罪别人,从来都是推脱自己的责任。因此,孔子认为君子之道,就是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和别人无关,所以,别人理不理解,其实并不重要。
综上,论语中的开头这三句话,意义重大。分别阐述了儒家学说中的学习之道、人伦之道和君子修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