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司马迁?他是哪里人呢?

2020-11-14综合854

关于司马迁如何评价诸问题,几位网友己有很好回答。我想简单突出讲一下他的贡献。

一、司马迁出身史学世家将门之后

司马迁《太史公自述》详细追家世,尧舜时祖上继重黎之后任火正司地之祭;夏商时世序天地之祭;周代宣王时改为司马氏,世典周史之职。惠王、襄王间离周赴晋国,之后一支入秦为武职,另外则分散入魏、赵等国。入秦一支有司马错,为秦王伐蜀。错孙司马靳跟随白起伐赵,坑赵国长平军40万。后来与白起同被赐死杜邮。秦始皇时,司马靳之孙司马昌为始皇铁官。司马昌之孙司马喜为五大夫。喜子为迁父司马谈,为汉太史公,作官于建元和元封间。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武帝太史令。

司马氏一族自秦始皇铁官司马昌始居韩城龙门,司马迁也生长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游历天下增广见识。作为太史令父亲的司马谈,一生耿直,却不受汉武帝待见,连封禅泰山这样重大活动也不让参加。临终时知道儿子将继任己职,告诫:"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司马迁按照父亲遗嘱,继任太史令后,恪尽职守,忠于事君,编成千古名著《史记》外,以刚直史德和高尚人品立身于世,成为千年第一史家。是立事、立名、立说的绝代大家。

二、史家绝唱的史学贡献

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对史学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纪述时限长达3000余年,上启黄帝,下至汉武朝。在史书记述时空方面前无古人。假若无《史记》,我们则不知自已有5000年文明,靠一本《史记》我们才不至于数典忘祖。《史记》之前的诸种史书,有纪年的仅为夫子《春秋》和《春秋左传》,记述时限才200多年。其它如《国语》《战国策》∵及诸子之书,只记事不计年,是一本本生动的糊涂帐。用于听故事很好,用于叙史则无年无月。

二是《史记》开创了分门别类的纪述体,扩大了史书容量,既延时又延空。而之前的纪年史书如《春秋》《春秋左传》等则只按年纪事,纯为编年体,容量小,纪述分散。一个事件跨年度依时分载,阅读不便。《史记》分门别类纪述,则更集中,更便于查找。这种体裁为司马迁新创,容纳了更多历史细节。特别突出以人系事方式,为后世史家所称道和效仿。《史记》之后各朝断代史继续扩大门类,纪述空间进一步丰富,这都应该归功于《史记》首创。

三是史料的严谨性。不少人以诸子百家叙史置疑《史记》,动辄以某出土文物如何,某子如何置疑《史记》,是一种缺乏了解《史记》成书因由造成的。首先历史事件原本就有官私等不同说法,《史记》取材以官藏资料为据,参阅其它史料,必然与非专业的诸子之说不同。这是任何史官都会遇到的问题,不能整体上否认《史记》的严肃性和可靠性。官修书不同于诸子的坊间传说,《史记》之前很多,司马迁见到的说法比现代人所见多得多。史官取舍不会全由私见。鲁迅赞史家之绝唱就在于此。个别出入是有,但疵不掩玉之美。

三、无韵离骚的文学贡献

作为正史的《史记》,并没有完全枯燥的史体旧弊,而是借鉴《左氏春秋》笔法,赋予生动的文字笔墨。

一是"艳而富",极富文彩,2000多年后读来,仍令人拍案叹赏。之后班固所著《汉书》等断代史,多效迁笔法,终究无人能过。

二是吸收部民间故事以增加可读性。《史记》中烽火戏诸侯、赵氏孤儿、始皇为吕不韦子等故事性细节不见于史书,《史记》以侧记补记形式入书,一方面是史家早有诸说并存之例,另一方面增加立体感和丰富性。事实证明,这类纪述使人物事件更生动丰满。并不影响历史陈述。这些细节无伤《史记》的资料性史书地位。记得《头条》里曾发一篇文章,以考察褒姒年龄否定戏诸侯,题目为《史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书,这种认识浅陋之极。褒姒本就一妖话传说,明人一眼就懂,何劳考其年令且误谬多多。是不懂司马氏苦心和曲笔。历史的真像也许是道理,不是张三或李四所说不同的细节。

四、奇耻大辱后的高尚人格

司马迁虽居中枢记史要职,品级并不高,郎级奉禄大约600一800石。汉武帝枉杀李陵家人,本可明哲保身。而他却在朝堂上为李陵辨护,触怒汉武帝,受宫刑之辱。这对于一介史官,耻辱之极,作为受辱刑史官尽可弃职而去。然而老先生却以常人之不忍,继续完成父子两代夙愿,终于完成千秋史卷《史记》。又多亏存副本于女儿家。到汉宣帝刘询时,才由外孙献出,经过篡删之后才传于世。这种立说、立业、立身的完美人格更值后辈人敬仰。老先生是一个大写的人,不唯绝代史家。

相关文章

新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第几集建立蜀国?

新三国演义里面蜀国是第95集灭亡的,简介如下: 第95集 许昌大殿,曹睿身体日益衰微。司马懿觐见,曹睿任命其为太尉,彻底消其兵权。司马府中,静姝与司马懿互诉衷肠。司马懿决定与之成亲,静姝感动万分。病中的曹睿召司马懿进宫,假意将摄政大权交付于他,以测其用心。司马懿推辞不受,并主动要求辞去所有官职,并...

汉武帝为什么不杀司马迁?

换句话说,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司马迁呢?因为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说了很多汉武帝的“坏话”?汉武帝看了《史记》吐血三升,大骂着要把司马迁大卸八块? 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汉武帝并没有看过《史记》,也不知道司马迁的《史记》里有没有说他“坏话”。当然,我们现在也无法知道当初司马迁笔下的《史记》里《武帝本纪》写...

什么是第一手史料?

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书,都是后世参照不同的资料编写的。不如史记,参照了不同的资料,但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立场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掺杂个人情感、由于资料年代原因等造成跟事实有一定出入等。 比如在史记中描述的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秦...

汉武帝的二姐南宫公主真的嫁给匈奴军臣单于了吗?

①根据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记载,南宫公主确实系汉景帝女儿,汉武帝的姐姐。 景帝十三男,一男为帝,十二男皆为王。而儿姁早卒,其四子皆为王。王太后长女号曰平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次为林虑公主。意思说:汉景帝有十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即位称帝,就是汉武帝,另外十二个儿子都封了王;太后王娡有...

司马迁因何事受了宫刑,司马迁又有怎样的人格特质?

司马迁做为汉朝的史学大家,凭借一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扬名千古。 有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写出《史记》,乃是因为他是在遭受了宫刑迫害之后,因为不甘心被人鄙视,才发奋于修史的。 然而,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前,他就已经在为创作《史记》预做准备了。一方面是为...

皇帝会被贬为庶民吗?

一般皇帝不会被贬为庶民,比如被金国俘虏的宋钦宗和宋徽宗,他们虽然被俘虏也没有被贬为庶民,宋徽宗被封为二品昏德公,宋钦宗被封为三品重昏侯,待遇是囚禁生活,虽然有公、侯封号,但是过的还不如平民。后来宋徽宗升级为天水郡王,宋钦宗升级为天水郡公,但是待遇基本没变。 很多皇帝即便是被杀,他们的封号很多也保留了...

匈奴是从哪里来的?

匈奴从哪里来的?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我觉得我还是要来给大家剖析一下了。 我们先看史书记载是怎么说的: 1、《史记》记载: 匈奴人先祖是夏王朝末代皇帝夏桀的遗民。 2、《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3...

白寿彝的《中国通史》有1400万字,非常详细,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

不能取代。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多年,而24史加上《清史稿》也只代表了官方的记载,却不能替代所有的历史记载。24史4000万字,如果全部翻译为白话再加上注解,几亿的字恐怕都是不够的。 但是,即便如此,24史也不能完全取代历史上的其他史书记载。在我国历史上,除24史之外,还有很多的史书,这些...

荀彧的官职有多高?

荀彧早期的官职不是有多高,而是荀彧和夏侯惇职权不同。 曹操最初起兵时由夏侯惇担任军中司马,后来夏侯惇被提拔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是曹操的地方官,由新加入的荀彧接任了夏侯惇的司马一职。 按官位排列,太守当然高于司马。可是司马主掌武事,在东汉末年的军阀中诸侯的官职也不是很高,大多都只是将军兼领太守、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史家独一无二的文章,没有韵的《离骚》。 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

称赞为“无韵之离骚”,这说明《史记》在哪方面的成就?

无韵之《离骚》,说司马迁是用写诗的手法来写历史的。历史本很枯燥,但司马迁的《史记》却能引人入胜,原因就是司马迁用了文学的笔法来叙述历史。 可以说,鲁迅对《史记》的这两句评价是至高的。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

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赞扬司马迁的文笔好还是记录史实真实?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两句话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史记》这部中国史书第一书的高度、经典、准确的评价。这两句话既是对《史记》所记史实真实性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史记》一书文彩斐然的高度赞美。这两句话也是鲁迅先生一生中在所有书评里,给予的最高评语。 先说“史家之绝唱”。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