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游仙诗创作特点?

2022-01-11文化601

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游仙诗,通过漫游仙境、与仙人对话来表达文人的不得志,寄寓超脱世俗的浪漫情怀,壮志之酬。游仙诗发展至魏晋,已到达黄金时期,以曹植为代表的游仙诗人渴求长生抒展抱负、以阮籍为代表的游仙诗人表达愤世不平之气,而郭璞的游仙诗在继承前人创作手法的基础上,突破了道教的思想束缚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创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题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郭璞游仙诗中凸显的儒家原则、对仙境的细致刻画和对生命意识的关怀三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特点。

儒家思想的凸显,道出了其游仙诗的精神寄托魏晋时期,以“诗言志”为代表的诗教原则遭到破坏,统治者不再将儒家“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思想寄托于诗歌之中,使魏晋整个文学的思潮都脱离了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功能。这种社会状况督促士子文人急迫寻求一种思想来规束社会,再加上魏晋社会的动荡不安,文人士子多逃避政事,他们惧怕生死渴求长生,惧怕战乱渴求隐逸,导致文人追求老庄思想中的“清静无为”,而郭璞一反魏晋玄道思潮,坚持儒家的行事作风写诗作文,据《晋书·郭璞传》记载: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

这段记载中介绍了郭璞的家庭背景,父亲郭瑗是尚书都令史,尚书杜预常常对朝廷制度作出调整,而郭瑗也严加把关,敢于直谏作出修正,被誉为公正端方的官臣,郭璞作为郭瑗的儿子,他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也非常喜欢经书学术,学识非常渊博,只是不善言语表达。其中,“好经术”一词即道出了郭璞本人对儒家学说的认可,他的诗歌中也多凸显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诗教精神,如《游仙诗》其一中写道: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做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郭璞身处西晋末年战乱时期,他一生渴望做官,却始终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这首诗中,郭璞以“京华”的富足与“山林”的安逸作对比,说“朱门何所荣?”道出自己对京城生活的不满与压抑,肯定了自己身在仙山蓬莱的安逸与美好,三四句更是以“溪边饮水”、“登山采药”的生活状态来寄托自己对隐居的满足。“漆园有做吏,莱氏有逸妻”一句更是以庄子遁隐、莱子妻子有超逸之志来赞扬那些隐逸山林的友人,嘲讽那些在官场上阿谀奉承的小人,后两句一“进”一“退”看似表达自己对仕途的鄙夷,实则抒发了自己才高位卑的抑郁不平之气,对自己在政治上撞得头破血流、进退维谷的呐喊。

相对于曹氏父子追求个人理想的豪情壮志、阮籍和嵇康消极避世饮酒作乐的抑郁不平,郭璞的游仙诗将儒家思想的“仁民爱物”与个人努力结合起来,既有抒发现实生活的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劝服自己与官场和解的旷达,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庸的思想风格。

集嘲讽与仙趣为一体的仙境刻画,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特色游仙诗中的仙境构建多以“梦境”开头,营造一种虚无缥缈、仙气飘然的氛围,引导读者真切的感受梦境的到来。而郭璞的游仙诗中不仅展现了仙境的奇幻,也有极其形象的众仙像,更有超乎异常的修仙过程。这种语言华丽,辞藻丰富,形象极强的境象往往经过自然的刻画,通过强有力的文字描写,渲染了浓郁的天人合一特色,使游仙诗的内容得到了扩充,郭璞的游仙诗也取得了崇高的地位,刘勰的《文心雕龙》评价道:

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刘勰认为,魏晋时期的文学思潮多与玄学相关,这种清谈社交的治国方式是时代的特色,老庄思想埋没了诗歌的创作风潮,文人士子均推崇清静无为,而嗤笑那些向往政事的人,以袁弘、孙绰为代表的后人,虽然作品风采不同,但均围绕玄学展开,若要论出类拔萃的代表作当属郭璞的《游仙诗》。刘勰作为文学思想批评家,他肯定郭璞的游仙诗,可见其诗作的文学价值,如《游仙诗》其五中写道: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在这首诗中,郭璞以“飞鸟”起兴,说善于飞翔的鸟渴望直入云霄,喜欢跋涉的人一心想奔赴天涯海角,躲避这人世间的污浊,营造出一种令人神往的环境,可一转折又说:若没有平台,再有高尚的才气又能如何的?一句“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意在指那些能吞下船帆的大鱼往往生活在宽阔的深海里,寓意政治平台的重要性,三四句又以“圭璋”本身高贵的气派和“明月”送给小人的粗鄙营造出洁身自好的品格、以“隐蔽处的植物哀怨春日姗姗来迟”和“明初的植物哀怨秋天来的太早”作对比,表达出身和时遇对称的重要性,尾句用“丹心”和“泪流”来聊表心志,突出自己对权贵的不满和生不逢时的哀痛。

郭璞的游仙诗既写自己对仙境的向往,勾勒出畅游仙境的奇绝挺秀,又寄予一定的情感,将自己仕途不顺、才高位卑的社会情况寓意在诗词中,使诗人的游仙题材能够通过仙境的形象感让读者产生向往之情,又流露出对作者生不逢时的同情与苦闷,达到了极好的共情效果。

情景交融中,通过对神仙的向往阐释对生命的感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让敏感的文人形成一种悲剧性的创作基调,文人们感悟到了生命的无常、人生的短促,所以形成一种看似青山环绕、绿水荡漾的神奇景象,实际上却是对自我生命感悟的一种曲折表达。身处东晋的郭璞为了躲避司马睿统治者的战乱,他开始四处躲藏,后来因为作《南郊赋》受到晋文帝司马昭的称赞,并任命他作左郎,但官场上政权的更迭使出身寒门的郭璞看到了政治的黑暗,他本想以守孝为借口辞官,却被任用为掌管文书的小官儿,郭璞这种悲喜交加的心情无法排解,所以在诗歌中表达了借仙境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评价道:

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

这段评价中说郭璞的文章词采华丽,称得上是“中兴第一才子”,他的《南郊赋》可谓是肃穆庄严十分壮观,而《游仙诗》更是飘飘欲仙,有凌云壮志之酬,却略显虚无缥缈之愁,道尽了郭璞诗中仙境的奇幻,却又流露愁闷之情,更有清人陈祚明评价郭璞的诗“非其本旨矣”,意在说明郭璞诗歌的双重题旨,如《游仙诗》其八中写道:

旸谷吐灵曜,扶桑森千丈。朱霞升东山,朝日何晃朗! 回风流曲棂,幽室发逸响。悠然心永怀,眇尔自遐想。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希贤宜励德,羡鱼当结网。

在这首诗中,郭璞营造了一幅奇幻的仙境,太阳升起,散发出万丈光芒,赤红的云彩氤氲在太阳周围,熠熠生辉,诗人隐居在山林中,听风声水声就觉得是一种享受,不自觉的就开始幻想,一句“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写出了诗人渴望腾云驾雾、展翅高飞的飘逸心绪,道出了自己渴望遗世独立、纵情自然的乐趣。“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一句看似在写对自然的感悟,实则是透露出一种生命的沧桑,作者对景色的绘画寄托了自己渴望脱离尘世的希翼,暗含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郭璞以写游仙诗为名,追求高蹈隐逸的独立精神,但并非是抛却尘世的意蕴,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常看到他渴望颐养山林的理想,可联系到他的官场经历,就能体悟到他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无奈、事业无成慨叹年华的苦闷与彷徨。

结语郭璞作为魏晋时期游仙诗人的代表,他吸纳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又对曹植、阮籍等人的游仙诗推陈出新,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既向往仙境中的超凡脱俗,又追求儒家学派的建功立业,形成了郭璞游仙诗的独特风格。在郭璞的游仙诗中,既有美轮美奂的神仙世界,也有寄托酬志抱负的雄心,可身处乱世的他无法避免政局的动荡与黑暗,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坎坷与困扰,所以他借助游仙诗描写天人合一的景色,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深切惋惜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凸显出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这种形象说理、辞藻华美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他独特的文学地位。

作者:蔡小记

相关文章